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听准音。2.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学习生字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2.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4.指导书写:“江”、“鱼”、“叶”(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5.学生描红,临写。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悦的心情。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彩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本课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学情分析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教学目标认识笔画“竖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评价任务通过指导练习,书空练习,教师的讲解,认识生字“西”。通过动画和示范朗读,以及男女生朗读正确朗读文章,背诵文章。通过观看插图,教师的介绍以及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丽。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活动一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说:“我看到()的荷叶。”2、教师启发想象,散发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3、“除了采莲姑娘,谁也很开心?”(完成目标二)活动二1、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2、参照坐标方位配上动作朗读诗句。3、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完成目标二)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并且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评价目标二)环节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活动一1、观赏江南图片。2、小结3、阅读白居易的《池上》(完成目标三)引导孩子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评价目标三)环节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活动一1、指导书写“西”2、描红练习3、反馈评价(完成目标一)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人资,组词,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评价目标一)环节四复习回顾活动一1、总结回顾,感受江南采莲的美景。(完成目标三)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评价目标三)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3一、课程题目:《江南》二、教材分析《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情景的古诗,选自《汉乐府》。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章大量运用了反复的句式,体现出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描绘了江南采莲热闹欢乐的场面,从鱼儿嬉戏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采莲人的快乐。三、学情分析我面对的学生已经学完拼音,掌握了用拼音认识生字的方法。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只是没有朗读基础。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