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析重庆长寿一中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黛娥****ak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难点解析重庆长寿一中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重难点解析重庆长寿一中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长寿一中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00分)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潜水艇由江水中潜行至海水中时,潜水艇所受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潜水艇要继续在海水中保持潜行状态,需要对两侧水箱进行(选填“充水”或“排水”).2、居家开窗通风和勤洗手都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因为水具有。打开窗户通风,当一阵风平行于窗户吹过时,看到窗帘自动向外飘出,窗帘向外飘出的原理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请你举出一个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该原理的实例:。3、如图,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填“”、“”或“”当打开阀门时,液体填“流动”或“不流动”。4、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5、如图所示,将实心正方体甲浸没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了3牛,同时有1牛的水溢出了容器,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牛.若逐渐增加物体在水中的深度,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将甲从水中取出擦干后,放在实心正方体乙的上方,如图b所示,若甲、乙密度均为ρ,边长分别为a、b(a>b),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二、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某头大象的质量为5000kg,每只脚底的面积约为500cm2,求:大象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g=10N/kg)2、如图所示,边长为0.1m,密度为4×103kg/m3的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m2、高为0.3m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乙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ρ水=1.0×103kg/m3,g=10N/kg)(1)求甲的质量;(2)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3)现将一个体积为3×10-3m3的物体丙分别置于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水的3.6倍,求;物体丙的密度ρ丙。3、璃杯里有一定质量的酒精,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酒精的深度为10cm,酒精重2.4N,已知玻璃杯重0.6N,杯底面积为20cm2,求:(1)杯底所受的压力;(2)桌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大?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小康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玻璃杯和水测量石块及木块的密度,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按顺序完成了甲、乙、丙、丁、戊的实验操作,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以下分析:(1)分析步骤甲和乙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在计算木块密度时小康利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利用了甲、乙、丙、丁的操作,通过计算可知,木块的密度为;方案二:利用了甲、丙、丁、戊的操作,也能计算出木块的密度;(3)你认为方案的密度结果误差较大。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B,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B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a)、(b)、(c)、(d)、(e)、(f)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1、△L2、△L3和△L4,且△L2>△L4>△L1>△L3.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b)和(c)[或(f)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初步结论:(2)分析比较图(b)和(f)[或(c)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初步结论:.3、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