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doc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doc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最接近中轴线的位置,发现了鹰形玉柄形器、绿松石器、斗笠形白陶器、漆器等稀有、贵重物品。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A.封邦建国的出现B.社会矛盾的尖锐C.宗法等级的确立D.阶级分化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最接近中轴线的位置”、发现了“稀有、贵重物品”等信息可知,贫富差距已经很大,阶级分化已逐步形成,D正确;分封制、宗法制不是夏朝制度,与“夏文化”无关,排除A、C;通过考古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社会各阶级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排除B。2.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儒家提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道家提倡“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兵家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A.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B.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C.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D.思想服务于统治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反对战争。这反映了当时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人与自然的信息,故A错误;在某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不意味着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故C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是诸侯的意愿,而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战争,故D说法错误。3.宋太宗曾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两浙诸州,纸扇芒鞋及细碎物,皆勿税。”之后,真宗、仁宗屡下诏令,减免了许多杂税。据此可知,在宋代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商人地位得到提升C.重商成为了社会共识D.抑商政策有所放松【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纸扇芒鞋及细碎物,皆勿税”等信息可知,北宋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这体现了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但并未放弃,故选D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商业情况,故A错误;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不意味着商人地位得到提升,故B错误;“社会共识”说法欠妥,此时重农依然是主流,故C错误。4.明武宗时,由太监掌管的司礼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同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这反映出A.中央机构的完善B.权力制衡的形成C.皇权专制的加强D.明朝政治的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从太监掌管的司礼监“专掌机密”,掌管着“章奏及降敕批疏”“批红”等信息可知,司礼监权力有所增大,这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体现,故C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中央机构的完善,故A错误;材料主旨信息是司礼监权力的增大,体现不出权力的互相制衡,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政治的腐败,故D错误。5.中法战争后,清廷设立海军衙门主持全国海防事务。但是,海军衙门对地方海防不具备严格的约束力。这说明A.统治集团认识到战败根源B.清廷改革的实际作用有限C.学习西方必须从国情出发D.战败推进了清廷机构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海军衙门对地方海防不具备严格约束力”可知,中央海军部门实际效力有效,即当时清廷设立海军衙门的改革措施实际作用有限,B正确;中法战败根源是制度所致,但是统治集团并未对制度进行更改,说明其并未认识到战败根源,排除A;题干内容与国情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改革后的效果,而非改革本身,D属于现象,排除。6.《申报》对国民政府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931年9月到1932年8月激烈批评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时期;二是1932年8月到1936年底缓和对政府的态度,却在《自由谈》栏目以左翼作家的杂文激烈批评当局;三是1937年初开始主张在国民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抗日。这种变化可以说明A.国民党左派影响着《申报》B.当时国内局势的发展演变C.《申报》具有较强的商业性D.《申报》可以引是社会舆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呈现了“1931年9月到1932年8月”“1932年8月到1936年底”“1937年初开始”三个时期《申报》对国民政府的态度,这三个时期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蚕食,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说明《申报》态度的变化反应恶劣当时国内局势的发展演变,故选B;A项只在第二个时期有所体现,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