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精品多篇】【说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重点能正确无误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难点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一、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两串金苹果要奖给发言积极的小朋友和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看到这个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你们能根据这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二、提出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说。刚才小朋友举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师:根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三、问题解决参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动,我们再去看看可爱的小动物在着美丽的春天里干些什么?1、出示做一做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2、再次看图:提问:图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鱼有集中寻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呢?4、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说明: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四、评价总结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妈妈提三个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解答。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公开课,我的意图是: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课的设计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设计了上面这样一个课例:从实际物品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根据自身体验在生活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能根据图片自己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我的愿望并没有如我的愿。在实际教学后这堂课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着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告诉我好的思路和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拍手游戏。(1)教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2)教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5)列式计算9+6=15(朵)(6)完成回答答:红花有15朵。(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3、反馈练习。(1)“做一做”第1题。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③独立列式计算。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做一做”第2题。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②独立列式计算。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