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创立平等民主,和谐进步的课堂氛围;还学生学习自主权。[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挖掘潜能从课堂模式来看,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而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课堂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实施,对学生对老师甚至对社会的未来而言,倡导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可以证明,在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定能使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一、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在过去传统教育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学校教学的选拔、筛选功能过分膨胀,导致很多教师对教育目的产生误解,认为教育的结果是为达到考试的高分数,于是在社会普遍意识中教育成为纯粹为升学而组织的一项活动,于是传统课堂更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语文又由于学科的特点,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强化考试训练,刻板机械记忆书本知识,单方面灌输和加以学生反复的大量演练,致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性缺乏成为必然的事实,反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中首先要时时刻刻注意渗透自我发展的学习意识教育。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父母师长,而是自身在社会中生存道德必需。人人在社会里生存应该有危机感,社会需要的也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谁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自主接受教育是我们解除危机的唯一办法,教育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终身的行为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就业证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因为对学习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学习是社会成员必须形成的自主意识,以求能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也是新课标理念实施的前提和意义所在。二、创立平等民主,和谐进步的课堂氛围1、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要走下讲台,自主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陈旧观念,应该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师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需要,当满足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两者之间不是朋友式的关系,那么心理距离必然就远,学生的参与情绪必然不高,教学效率最终必然相对低下。只有满足了学生对老师的平等互尊的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愉快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2、张扬学生个性学生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也应该允许并且乐于见到学生的这种自我的发展,尤其语文更强调一种人文教育,学生错误或者意见不合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当情况出现时,作为语文教师耐心聆听学生的理解分析然后再师生共同研讨,把权威的面具卸下,事物的正确答案尚且往往不止一个,老师也不见得永远都是正确的。只有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才可拉近,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变化,头才会抬起来,手才会举起来,话自然也就多起来。一个民主、合作、愉快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将会更主动,更爱动脑筋,更爱提问题,更敢于表现自己,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了现实。这样,传统意义的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给师生互教互学,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公共体,师生得到共同发展。三、还学生学习自主权评价语文能力的高低需要实行人性化的判断,必须综合地来看,一个学生听说或者识记能力的低下并不代表其语文整体能力的低下。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就应该把“学什么,如何学”的自主权还与自身。1、学生自主准备参与教学缺乏自主准备参与就直接组织的课堂讨论必然举步维艰,即使勉强为之,所得的结论也必然无深度,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可能发挥,甚至会出现老师取之的现象,掩盖学习上的真正问题和缺陷,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先学,给予学生充足时间熟悉课文内容与问题再组织课堂讨论,学生的智慧“火花”方能大放异彩。每个学生兴趣、能力方向和掌握程度都不会一样,因此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方向也可自行决定,这样方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优劣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做出明确指示,不能使自主学习无的放矢,放任自流,对学习效果只会起反面作用。2、保证学生的课堂空间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深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并且学生作为学习的自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