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主动的精神非常重要。有主动精神,所有消极的东西都会变成积极的东西;没有主动的精神,所有积极的东西也会变成消极的东西。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验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内容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须充分利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在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我们过去所熟悉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及做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教法。一、注重课前预习,营造独立思索求知的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阅读质量,形成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叶老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仅仅是个凭据,教师应教育学生注重预习,借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预习前,首先要教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文章时,按“预习提示”自学;深入理解文章时须紧扣课文注释及思考、练习来自学。在预习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画出重点语句,可进行一番思索,可查找工具书,甚至可对知识的本身进行怀疑。在预习中为学生质疑营造浓烈的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下伏笔。如《白杨礼赞》一文,学生提出“作者看到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一株株白杨树时为什么会一扫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什么说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之间交叉吸引,相互配合,设疑答疑,共同构建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二、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主参与阅读的情境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那么学生就能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获得发展与提高的关键因素,不可以用集体目标代替学生个体的目标,教师应匠心独运,精心创设学生自学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求知意识。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各地的有名的桥梁的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四周,还播放著名歌手蔡国庆演唱的歌曲《北京的桥》,以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讲:“经典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精美的诗歌,而且往往还是历史的见证。那么,同学们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们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同学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显然,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三、注重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是做学问的开始。有了疑问,才有学习求知的动力。作为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一切的精神。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学会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如:阅读《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学生提出:竺可桢在本文中给我们指明了征服沙漠的具体方法,为什么直到现在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现象等却越来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这样无能为力?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破坏自然环境呢?还有学生提出:今天,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有效遏制并逐步战胜土地的荒漠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探索,互相议论,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至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有效。四、注重多读感悟,提升品味语言情旨的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总是与语言文字交融在一起,如水中花,镜中月,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喜怒哀乐中去体味,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因为这是一篇美文,我先让学生选择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诵读,在读中体会,然后相互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引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