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酒后驾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定稿)姓名学号工作单位所在分校指导老师联系电话写作提纲我国公民酒后驾车的危害酒后驾驶的界定三、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文化意识形态导致酒后驾车(二)我国法律对惩治酒后驾车和酒后驾车肇事偏软(三)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仍淡薄(四)主观上的自我纵容心理,不怕被处罚四、酒后的影响五、对酒后驾驶的治理对策(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二)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严查酒后驾驶行为(三)加大查处力度,永保高压严管态势(四)建立举报监督制度(五)引导文明的饮酒文化(六)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浅谈酒后驾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此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强化舆论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同时要积极倡导驾车人转变喝酒后的出行观念,自觉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从思想和观念上防止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发生。崇尚全新的“酒文化”,积极推行喝酒不劝酒的文明饮酒风气,不强饮、滥饮、酒后坚决不开车,形成一种和谐、文明的饮酒社会氛围。建立制度,举报监督。要本着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态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群众发现酒后驾驶行为,立即举报,并落实奖励制度和为举报人民保密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使酒的驾车的陋习时时处处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形成酒后驾车被人藐视的氛围,尽可能减少酒后驾车行为发生,以达到杜绝酒后驾驶而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此我就酒后驾驶带来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谈几点粗略的建议。【关键词】酒后驾驭危害治理对策一、我国公民酒后驾车的危害据公安机关统计,1978年至2002年,全国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1978年共发生交通事故107251起,死亡19096人;1998年发生346129起,死亡78067人。交通事故增长222.73%,死亡人数增长308.81%。2002年全国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均创历史最高数,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37起,死亡109381人。经严格管理,自2003年以来,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虽呈下降趋势,但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仍然很大,其中,2008年发生交通事故265204起,死亡73484人,与1978年相比,交通事故增长147.27%,死亡人数增长284.81%。酒后和醉酒驾车肇事的情况,1998年,全国共发生5075起,造成2363人死亡。2009年1至8月,共发生3206起,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造成893人死亡;醉酒驾车肇事1044起,造成409人死亡。自2002年起,我国每年死于车祸人数平均10万人左右。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于醉酒驾车肇事案件是处以“交通肇事罪”还是处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为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2009年09月1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及相关典型案例的通知》明确指出,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并造成重大伤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但是,各地法院的判例对于该问题的定性依然各有不同。二、酒后驾驶的界定酒后驾驶,是指驾驶人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后,于酒精作用期间(一般为8小时以内)驾驶机动车的行为。2013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123号令)血液中酒精含量的高低不同,可分为饮酒后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两种行为:一是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二是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目前,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酒驾: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醉驾: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