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5年第5期(第7卷第5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uafLannmiitaolgorloioigAdnsrtnColenieNo5,05.20(o..o5V1N.)7浅议盈余警曩赵宁(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61)103【摘要]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手段及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盈余管理;财务会计[中图分类号]C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5(050_04一o084320)5-1_-2-04真实性是财务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着我国市场随经济的建立,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各方关注。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一会计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盈余管理的涵义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存在不同的表述,国台湾我学者林坤霖认为,经由管理当局经营政策的不同,“再加上会计盈余及现金基础盈余之间的弹性空间及差距,过管理当透局对资讯不对称之优越地位的维持,而对会计方法加以有进目的的选择,以达到其所要的损益数字,于是乎形成了所谓的盈余管理”。而被普遍认可的是Hdey和Walh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而误导一些利益运从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本文中的盈余主要是指利润,盈余管理的涵义是狭义的,即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地选择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通过改变利润获得自身利益。二、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盈1.主观方面。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当局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客户等)间利益的不一致,之由此而产生代理问题。股东,权人等信息闭塞,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管理当局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2.客观方面。我国现行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中,权责发生制是产生盈余管理的客观基础。在权责发生制下,根据权利或义务的发生与否确认收入和费用,在确认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判断和估计,如预提、摊销等程序,因而掺杂了大量的人为因素,这样,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数据就有一定的弹性。权责发生制的这一特点为管理当局提供了一个调节的空间,管理当局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缺陷多(提多(摊费用、少)少)高估或低估收入,从而高报或低报盈余。3.外部条件。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是盈余管理产生的外部客观条件。首先,目前会计准则不完善、量不高,质许多交易和事项尚无相应的准贝加以规范,lJ一些有用的信息不能进入报表或根本未得到披露,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造成会计信息的公共领域太多。现有的准则允许有过多的备选一等。其次,会计和其他信息披露法规会计作假行为处罚不力,不到震慑作用,起使部分企业敢于随意操纵财务报告。三、余管理的手段盈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如通过改变折旧计提方法与年限以及变更存计价方法来操纵盈余。2.通过改变交易时间来词节利润,指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反之,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3.改变应计项目的金额,如乱提待摊费用、利用或有事项、一次冲销大量重组费用等来调节利润。4.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如在年底虚构未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尤其是存货等。5.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实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为了达到取得配股资格,避免被s、r摘牌下市,现预定的盈利指标,TP、实以及其他经济的或政治的原因,每到年末,关联交易便大大增加。6.以资产重组为名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7上市公司与有关券商联系坡露不实信息,.以便从中非法牟利。四、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1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注计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需要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因而其结果只能是近似的“精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宏观层面上构成了会计的框架,微观层面上则构成了在企业核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依据。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会计政策和估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了更好地反映财务为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可以选择和变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当然这也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如美国通用公司通过将其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延长为1O年1年,通用公司的利润每年就增加了20亿美元。这就是典型的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这在中国也是很普遍的。当然,不是说不能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关键是要看其变更理由是否充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及其影响都要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过对这一部分的通内容阅读、分析,可以判断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变更是否合理、是否虚增或虚减了企业的利润。2.关注合并报表范围发生的变动根据我国会计制度,团公司应编制合(集下转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