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关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的总数B.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C.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D.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三、对外开放的前沿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3.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比较该地区的城市数量与规模的变化。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与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五、问题与对策图中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从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先进的技术水平B.接近棉花产地C.丰富的廉价劳动力D.接近能源基地2.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生物制药工业D.服装制造业3.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因素是()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4.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已减少到0.04公顷以下,其主要原因是()A.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良田B.水土流失严重C.土地的沙漠化D.土地的盐碱化5.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6.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2008·江苏地理·T25、26·6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4.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7~10题。7.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A.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C.发展鱼塘—台田立体生产模式D.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8.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的分散9.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A.民工短缺B.水源缺乏C.能源供应紧张D.交通运输落后10.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C.政治协作的需要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