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李瑜.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改进课堂李瑜.doc

改进课堂李瑜.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改进课堂,以学定教7月2日、3日,宝山教育局组织全体校长、书记暑期培训。我作为副校长,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研讨班安排的非常紧凑,两天共收看了四个主题报告,还有很多新优质学校的经验分享,就绿色指标、教育转型、新教师培养、师资建设、校本教研……等话题展开交流。两天的学习紧凑有实效,使我对教育教学方面如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一、何为转型?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当今的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契机积极推动教育的变革,切实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将能更好地促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扎实的基础。二、为何说教育处在转型期?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将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一系列我们一直奉为真理的知识,可能不再准确,那些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本的教师,突然发现自己津津乐道地讲述的这些知识一下子过时的时候,还会泰然自若地应对每天的教学吗?其次,随着我们越来越尊重学生个体,越来越关注学生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体制就将面临挑战,义务教育规定入学年龄、规定修学期限、每学期限定课程、不考虑男女生在个体发育上的差异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需要变革;第三,读写能力与读写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现在一款很小的电子产品就可以为我们大声地读出课文,语音的存储技术的革编辑也是小菜一碟。这必然促使几乎专门以费力的文本解码为前期假设的教育学发生巨变;第四,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结合,有可能会使人们设计出一种微型芯片,一次微小的植入就可以较大尺度地改善人的知觉、记忆、专注以及表达能力,或者提升学习成绩。原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境况,将因为一个芯片的植入而得到彻底的颠覆;第五,学校只是在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文化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永远占据重要地位的是教师们带到教室里去的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随着新的电子媒体和微型生物芯片等的运用,人们可能呆在家里更容易跟别人进行沟通,个性化的学习也终将变成现实。到了那个时候,学校也会因此而再度消失;……上述的这些新情况,都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当下的课程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育到了发展的关键期,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三、教育如何转型?每个学期都会听一到两轮随堂课。我发现,随着教师队伍的流动,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有的老师的课堂总能给人一种清新流畅之浪漫感觉,老师会以如瀑布一泻千里之势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滔滔不绝地表达交流;有的老师的课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到充实而愉快;还有老师的课大气磅礴、激情澎湃;有的老师周到、细腻;有的老师严谨到位......但还有一些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趣。课堂效率不高,作业数量不减反升……如前所述,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既然是创新的过程,那就不会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思考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我想,有几件事情是我们当下特别要关注的: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就是人对教育现象或者问题的看法或认识。一个人的教育观念不是天生的,与他所处的社会的教育传统教育理念、个人经历和教育现实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观念决定着人的教育行为,要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必须改变人的教育观念。现在的教师,都是过去教育的产物,而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则是为学生个体的未来以及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奠基。如果教师不对未来的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有很高的关切度,不去思考这些发展对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要完成教育的任务是很困难的。所以说,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师迫在眉睫的、也是长期的任务。坚定教育信念。最近这些年,社会和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如新月异,但教育的变化非常缓慢。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层出不穷,但我们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世界越来越变得平坦,互联网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但教育却在想法设法地不让学生“触网”,将学生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社会上的职业划分越来越多,需要人才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我们的考试选拨制度依然非常单一,培养人的规格高度统一……这一系列的反差,导致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不满逐渐加剧,甚至连教师自己也对教育现状牢骚满腹。但光靠发牢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各方面拿出具体的行动来支持,更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勇于创新和实践。当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都想方设法地去克服当前的教育弊端,促进教育走向和社会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时,教育的春天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