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风颂赏析.doc

西风颂赏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风颂》是雪莱的名作比起一般的抒情短诗它的篇幅较长加之诗中的场景不断变换意象也十分密集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所以讲解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展开线索。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构思的雪莱自己曾解释了它的缘起“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书写暴雨来临之际大自然的伟力成为该诗的起点。第一节写狂暴的西风如何摧枯拉朽将落叶扫尽又将种子吹入土地等到春天的到来。诗中有两处可能不易理解需要做一点解释“有翼的种子”指的是那些靠风力传播到远方的种子“碧空的姊妹”是指春天清新的东风诗人将东风称为西风的姊妹为了表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节中诗人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在描写西风扫荡的秋天时“黄的黑的灰的红的像患肺痨”一句渲染出树叶凋零时一片色彩斑斓的衰落景象而“鬼魅”“巫师”“疫疠”“死尸”“黑暗的冬床”等词汇、意象的出现更突出了一种万物肃杀的气氛。但当写到“春天”来临语言的色彩又趋于柔和、明媚──“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诗人不愧是用“色”的高手在这几行诗中大自然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被形象地呈现。最后诗人将无处不在的西风命名为“破坏者兼保护者”这里包含了一种特定的认识西风既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又创造了新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辨证规律。第二节视角拉向了高空写西风怎样吹破了乌云形成了暴风雨。这一节是全诗中想像最为奇异、瑰丽的一部分。在一开始被风吹散的流云被比喻成大地上的枯叶在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由此形成了自然的转换混乱、撕扯、纠缠等词的使用也强化了一种动荡的感觉破碎的云朵也像落叶那样正在挣脱那些看不见的“枝干”。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运用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像将飘落在空中的云气比喻成“狂女的飘扬的头发”。所谓“狂女”原文是“Maenad”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绘画中她有着怒发披散的形象。狂怒的形象四散的长发恰恰准确地表现了乱云飞渡的自然奇景也暗示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危险。在这一节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诗人的想像虽然大胆但事实上也遵循了一些科学常识如暴雨的形成来自水气的蒸腾、凝结伴随着云层之中“电”的作用等。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不仅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像他对物理、化学、电学等自然科学也有极大的兴趣在这首诗中对自然伟力的赞颂是与对自然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第三节视角从高空回到了海洋写西风唤醒了海洋也让海底的植物战栗不安。在形容西风到来之前海洋的平静的时候诗人设想“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而且在梦中它还见到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读者似乎能看到楼阁的倒影在澄澈的海水中如何荡漾形成一片波光潋滟的美景。随后大海也似乎有了人格在西风到来的时候主动劈开了自己暴露出了深藏在海底的植物。这一段描写十分奇异似乎完全出自诗人恢弘的想像然而也符合了某种自然的规律。据说海洋、河流、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也像陆地植物一样对季节的改变有相同的反应因而西风的到来当然对它们也会产生影响。上面三节写的是西风纵横于天地之间第四节回到了诗人自己他呼唤西风将“我”带走像树叶、浮云、水波一样不羁地、自由地浮游于世界。为了表现西风的速度和“我”心情的迫切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相同的句式──“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形成一种铿锵、飞扬的节奏“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一句更是模拟出西风的不断激荡。后面的第五节这种语言的气势愈发强劲诗人改用一系列祈愿的句式表达了要与西风合为一体的决心和勇气。最后出现的那句著名格言则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而且好像是直接对着读者发问仿佛西风刹住了脚步诗歌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无比隽永。从大地、天空到海洋再到“我”在人与自然之间诗人纵横驰骋地展开了想像将自然现象、科学观念、宇宙的认识、生命的激情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诗人扩大的心灵世界。在描绘西风的形象之外诗人也多用感叹词与重叠的句式特别在前三节都以“哦你听”来结尾使五个诗节虽可独立成篇但相互连缀正像在天空中自由舒卷的西风一般一气呵成。西风颂关于此诗的主题与上面讲过的《老虎》一样也有不同的解释。通常的说法是将这首诗的写作与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相联系雪莱借对西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摧枯拉朽之革命力量的赞颂。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的内涵更为复杂不一定要从政治层面解释季节轮换之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力量一种自然中蕴涵的破坏与创造的激情或许这才是诗人赞颂的对象。参考资料读雪莱的《西风颂》袁可嘉1819年10月20日午后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卡斯辛丛林中散步。他沿着阿诺河走去疾劲的秋风横扫落叶的景象使他激动。他想到苦难重重的祖国他也想到一年半前被迫离开祖国的个人身世。英国某些报刊对他的诬蔑攻击还在耳中响着。诗人不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