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金文和史学的关系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辞,,也叫铭文、“钟鼎文”或“吉金文字”。其内容记录了战争、争讼券书、祖先颂词、天子册命、结盟誓约等。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从不自觉到初步有了自觉意识的发展过程。自觉的历史记载意识的萌芽和历史记载形式的萌芽,是卜辞、金文记载对中国史学之产生起着重要的贡献。2.《史记》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原称《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共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记录事迹全面,涉及典籍面广,在史料搜集取舍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学成就:(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学家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先河。(2)在史料搜集和取舍上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3)《史记》文笔生动,语言通俗,某些篇堪称为传记性的文学作品,是历史和文学统一的典范。(4)对有反抗和改革精神的杰出人物寄以同情和赞扬。(5)是二十四史中最具有人民性的一部史书。具体表现在:对过去史书中很少记载的起义领袖、下层人物给予记载,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司马迁的史学思想:(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2)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突出各种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司马迁承认天人感应但认为人事其根本作用。(3)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中,专门论述了国家经济和社会财富生产状况,试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寻求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3.《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资料汇编,汇集了殷、周王朝的训诰和追述古代的史篇。现存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其体裁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对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时的政治、宗教、文化都有很高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它在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是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4.《春秋》孔子所修,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共含242年的史事。所记内容是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等、还涉及自然现象。《春秋》严格遵循按年、月、日时间顺序记叙史事,在记事上略古详今,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并尤为尊王道而重人事。《春秋》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创举。1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局限性:⑴是记事太简单,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著作总共一万八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使人无法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⑵孔子为尊者、亲者讳,不是依据事实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5、五德终始说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历史循环学说。邹衍把阴阳与五行配合起来,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和命定论,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是五德,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代表其中的一德,按照五行相胜的次序互相更替,周而复始。秦始皇是第一个实行这种学说的,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水能克火,故秦代周。秦始皇采用这种学说主要是用以证明代周的必然性,为自己在历史中争取一个正统地位,为专制主义皇权寻找理论根据。6、天命人心说(其实可以参考西汉的天人感应说)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作神,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运的观点。“天命”说早在殷周时期已流行。从古器物发掘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铭文,说明了当时统治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帝的命令,称之为“天命”。用来作为对人民进行压迫的合理依据。天人感应说:天赋予君主统治万民,君治民好则降祥瑞,君残暴则异象。民不能直接反君,而是通过民意沸腾,天观暴君对民残暴,天降灾惩君,故民若反君,也是借天命,打着天命反君。7、魏晋南北朝隋唐宗教方面的史书①《佛国记》:著名僧人法显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关中外交通的记录,它记述了印,巴,尼,斯等国历史和宗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