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媚: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徐巧媚: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doc

徐巧媚: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丽水市青田县教研室徐巧媚一.背景和教材分析磁铁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即磁铁有磁性。学生在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磁铁能吸铁。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引铜、铝等所有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磁铁有磁性》一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材料的检测,让学生认识到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制作的物体,不能吸引非铁材料制作的物体。然后让学生用磁铁去辨别一些物体,分辨出哪些是用铁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铁材料制作的,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活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这是因为铁材料具有导磁性,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行研究。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是可以穿透某些物体起作用,磁铁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使学生对磁铁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GB3①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2\*GB3②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2.过程与方法=1\*GB3①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GB3②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3\*GB3③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1\*GB3①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2\*GB3②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用磁铁能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尝试解释磁性玩具的制作原理。【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一):条形磁铁1、环形磁铁1、大头针3、回形针3、铁钉、小铁夹、铁片、铝片、铜钥匙、木块、纸、弹簧、塑料片、橡皮筋、小钢珠、棉签、玻璃珠。2.分组材料(二):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纸片、回形针3。3.教师用的材料:不同分值硬币、量筒、小钢珠、自制磁性玩具“龟兔赛跑”、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前概念1.教师反馈课前了解的情况。2.学生谈谈对磁性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⑴展示16种材料,学生预测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铁吸引。⑵反馈预测情况。⑶演示并指导,提出实验要求。⑷学生实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⑸组织汇报交流。(引导孩子们注意倾听)①预测和检测结果不一样,原来是怎么想的,现在你是怎么想的?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②建立磁性的概念。2.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⑴创设情境,小游戏:隔物取物。⑵学生参与隔着其他物体能吸引铁的实验。⑶汇报交流。⑷分析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三)梳理知识,理解运用⑴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是铁材料做的。⑵区分硬币的材质。⑶磁性玩具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四)课外拓展⑴磁铁仅仅只能吸铁吗?⑵磁铁除了有磁性,还有哪些特性?三.试教体会1.对比经典内容,明确课程思想“磁铁”是小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内容,在《常识》第八册的《磁铁》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一步了解磁铁吸铁本领,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具有指示南北的性质及磁极相互作用等知识,可见一节课知识容量很大。假如让学生用40分钟去探究、自主建构这些科学概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科学》教材中,关于磁铁足足安排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目的很清楚,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主学习,建构科学概念。我认同科学课的核心内容在于已知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孩子们重新走一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掌握了发现过程,就是掌握了科学。科学课的教学绝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呈现和机械记忆。2.看着很简单,其实不简单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平时只是利用它玩。磁铁能吸铁,看起来学生都是知道的。内容看起来也是很简单,几个活动操作起来也是简单易行的,但是要在活动过程中体现蕴含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建构科学概念,形成良好习惯等,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考虑很多的细节,如材料的选择和呈现,实验的指导等,都要经过精心的挑选和设计。3.想得要复杂,做得要简洁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要细读教材、研读教参,还有必要阅读和收集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