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届高三二轮复习计划对于09届高三来说,距高考还有90余天,我校多数学科(语文、理综、文综)普遍开始第二轮复习了。如果二轮复习方法恰当,规划合理,高考成绩大幅提高不是难事;相反,如果这轮复习把握不好,高考成绩不会比“一轮”有多少提升,甚至还可能出现成绩下滑。因此,我们的基本观点就是——二轮复习的如何决定高考成败得失。为此,我们把不足100天的时间划分为三个小阶段来规划我们的整个后期复习。第一阶段,沉淀、反思阶段。(3月12日——3月26日)尽管市一轮验收已经结束,但真正的一轮复习还未到来,一轮考试后,许多年级负责同志、老师、学生认为二轮复习已经开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我们认为,这个时候,切莫匆忙的开始所谓的“二轮复习”,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工作是反思一轮前面的复习策略、复习思路、复习计划,教师的学科复习状况、学生的复习状况,做好一轮与二轮复习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这个时段要持续1——2周,我们把这个时段称之为“复习的黄金期”那么,这两个周主要做点什么呢?一是针对一摸考试情况进行一次针对性极强的仿考“模拟”,这次模考最好使用同一高考模式下不同地区的试题,因为各地在组织命题时,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地区认识偏差”,或叫地域特点,通过试做不同地域的题,一方面可以找到我们不同教师在处理相同考点、相同考试能力要求、相同社会问题联系时的不同思维角度,同时还能找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在处理相同问题时暴露出来的共性的错误点、失分点,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验证或找到学生复习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进一步巩固一轮的复习效果。二是年级组、学科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前期复习的历程,找一找我们或学生的成功之处,思考一下我们的偏差、方向,写出反思报告,制定出二轮复习的详细计划、规划。三是让学生“冷静”头脑,回味、反刍复习的过程,沉淀复习的思路,寻找复习的盲点、定准复习的新起点。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反思总结,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看是否有价值:1、从学生的学习来看:是否存在复习方法不恰当的情况、是否存在不动脑、不动手的现象,是否存在不下功夫、不耐心的状况,是否存在功夫花费不少但成绩提升不快的现象,是否存在平时成绩不错大考考不出来的状况等等。2、从复习课的设计与上法上看:是否存在“三个一定了吗?”的情况。高三复习课的讲授,往往以“信息量大,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知识构建完整严密,内容的扩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为特点,但回过头来看,我们可否这样来问:教师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就一定记住了、掌握了吗?教师讲清楚了学生就一定听明白了吗?学生听懂了就一定会做了吗?3、从复习安排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是否存在着一些“只求进度不问效果、只求形式不重内容、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状况,是否存在“考与复习不协调,社会热点与教材的联系不协调,训练评讲与学生答题能力培养不协调”的现象。4、从学科教师层面来说,是否存在对学生不了解,只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复习的现象,是否存在只管一味的“教”却教不到“考点”(不能依据大纲、考纲复习)的现象,是否存在着出力不少效果了了(复习要求不符合高考要求)的现象,是否存在着训练出了、改了一大摞却练不出“果”来(选题不精、不准、重复陈旧烂练)的状况,是否存在着对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尤其在对“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透情况下,不管不问学生,放任自流)的情形。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与训练阶段。(3月27日——5月20日)2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因此,我们也把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这个时期,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行专题复习),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形成知识体系),全面复习(既要兼顾考点的整理、整合,又要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带有高考模拟性质的综合训练)。策略与行动之一:构建有效的复习课堂。有效复习课基本要素应包括一下几点:(1)复习目标有效——科学简明,堂堂课清楚;(2)复习容量有效——适量适度,以解决一个中观主题、一类问题、一种方法为原则;(3)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4)复习方式有效——选择恰当;(5)复习过程有效——充分展开,变式与迁移;(6)复习时间有效——恰到好处。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中观建构、微观深入,即立足中观建构知识体系,对核心主干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专题复习的基本方式、方法。专题复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总结,我们认为,在知识体系构建上,主要有一下几种的基本方法,提出来供各校、各科选择,如:以“点”带“线”法;脉络梳理法;横向沟通法;板块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