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时参考。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P93-94教学目标:1.通过对已知图形的观察、思考初步建立圆的基本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几次画圆过程中理解什么是圆,掌握基本绘图方法,在画和对比中感受圆的本质。2.让学生经历操作验证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分享,不断深化对圆心、半径、直径意义的理解,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圆的本质,应用半径、直径的意义、联系思考解决问题,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在尝试、操作、思考中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联系,感受圆的本质。教学难点: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应用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及联系。教学准备:圆规、圆片、练习纸、课件、应用模型。一、引入1.从学习过的正方形开始。引导学生找到正方形的中心点。从中心点引出到边、顶点的距离,明确其长度不等。2.逐步呈现正多边形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形成数学思考。思考: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增加,中心点到边、顶点的距离会怎样变化?多边形将趋于……?引出圆,呈现课题。◇设计意图:从正方形引入,观察中心点到边、顶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渗透圆的本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感受极限思想。二、画圆1.用身边的素材自己画圆。交流不同工具的画法,初步感受圆规画圆有优势。2.学生汇报,教师示范、规范画圆的方法。3.学生们再次尝试画圆。4.对比用圆规画圆和用其它方式画圆的共同点,体会“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设计意图:第一次让学生自主画圆,初步体会,充分容错,引发对圆规画圆“工作原理”的思考;第二次教师示范画圆,尊重教材,有效讲授,形成学生对规范画圆的“有意接受”;第三次再让学生画圆,“反刍”画圆的核心要素,建立圆心、半径的初步感知,为自学做好铺垫。三、自主学习1.自学与分享。(1)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2)在自己画的圆里面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以后和同桌交流。2.交流并理解。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质疑,关注理解。过程中教师示范画圆心、半径、直径。3.发现与思考。用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发现圆中半径、直径的特点,这个圆中半径、直径之间有什么联系?组织交流反馈。4.现象与本质。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思考:(1)半径(直径)真的有无数条?(2)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圆中,直径最长吗?半径呢?结合课件演示,理解圆心、半径、直径间的联系,再次领悟圆的本质。◇设计意图:“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和掌握的不教。介绍“如何画圆心、半径和直径”时,既提供自主画图、理解同圆半径、直径联系的机会,又让学生自己的话解释,逐步贴近数学用语。尊重学生与尊重教材并重。从验证的角度设问“圆中半径真的有无数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产生不同的思考,这个环节具有多重效能,既传递给学生“经得起检验的东西,才能揭示其规律”,又在验证过程中从不同视角去理解圆。四、深度研究、联系生活。1.怎样找到圆心。(1)学生思考、交流自己不同的想法,结合“生成”引导思考。学生介绍想法,用圆片演示。在学生理解后,教师课件呈现,再次引发质疑----为什么这样折出来的就是圆心?引导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设计意图:“折一折”并不那么简单,要“折”出半径的意义、直径的意义,要“折”出数学的味道。不断地“反刍”半径、直径的意义,加深印象,深刻体会三要素“圆心、半径、直径”间的联系。(2)再找圆心。引发思考:无法折一折的圆形怎样找其圆心?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有联系。充分预设,呈现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考。◇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再一次打破学生刚刚构建的“找圆心”的“好”方法,“折一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生活中太多的“圆”折不了,设置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进行数学思考。学会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已有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自主使用学到的知识、概念,解决生活中与圆形有关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与教学伊始呼应,从“方”中进入,回“方”中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轮回现象;领悟数学可以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价值;养成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六、全课小结。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梳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小结收获,提出希望。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