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学生如何学习英语?冯敏,竹西中学教务处主任,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中考英语命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市教育局教学督导、视导工作。主编出版多种初中生英语学习指导和教辅书籍。名师视频讲解常有同学问:学英语有什么诀窍?说老实话,要想掌握一种语言,在缺乏必要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其实并没有什么妙招或捷径,全在于同学们的兴趣与勤奋,同时也要把握好学习的方法。一、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天生就对英语没兴趣。”此言差矣。须知,有些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为什么不试着通过你感兴趣的东西去靠拢你无兴趣的英语学习呢?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强烈的动力。二、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1.要勤学苦练。外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掌握这个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因此,学外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练功夫的过程。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练习上,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和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就像学游泳、学钢琴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得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2.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个体力活,要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英语材料,不管是听的、读的、写的和说的,接触多了,实践多了,英语水平自然就会不断提高。3.学英语要有积极的态度。如果你认为英语是个负担,它就是个负担!如果你认为英语有趣又刺激,你就会更经常地练习,进步得更快!4.要持之以恒。学习英语既然是练功夫的过程,就并不是那么轻松的。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三、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1.培养语感。我们能用汉语与周围人进行很熟练、很流利的交流,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般都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为什么会这么熟练呢?那就是语感,因为我们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下,耳闻目睹的都是汉语语言,久而久之对汉语有了感觉。不管学习哪门语言,要学好的关键就在于培养语感。如何培养语感呢?1)多重复学习英语主要靠记忆,而记忆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要想让大脑记住一个东西,就必须反复地给大脑以刺激,看过一遍就能让我们记住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这是我们人类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英语是一门记忆量很大的学科,有效的记忆就成了关键。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人们问到他的记忆秘诀,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被人们称为学习之母。举个例子来说,像Howdoyoudo(你好)这个句子,可能学过英语的人都能够张口就说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对这个句子重复的次数太多了。因为重复所以熟悉,因为熟悉所以能够张口就来。要将正在学习的东西学踏实,“重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学习一篇英语课文时,一定要重复地听,重复地读,重复地练,10遍、20遍乃至30遍地进行重复,经过大量的重复,所学的课文自然就会进入到你的脑子里,所学的句子自然就会成为你自己的句子,完全能够做到信手拈来。这就是语感。2)多背诵背诵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连课文都背不熟的学生,英语水平肯定不高。初一学生要坚持每天背点英语文章,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对话、短文,每天学到的课文要背诵,经常复习,增强熟练程度,以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背诵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它不仅符合语言学习、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背诵不局限于教科书,也可以是讲演稿、新闻评论、散文……总之,就是能把一个个冰冷的单词变成生机勃勃的故事的文章。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诵中,多次的重复不断激活记忆的单词,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实际上,这种“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学语言最重要的“语感”!通过长期坚持背诵,也会帮助我们积累不少的英语单词、词组、句型、短语及习惯用法,运用英语就会灵活自如了。另外,我们的语感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朗读或背诵课文时磕磕绊绊、停顿的现象就会减少。在做单项选择题或阅读时,即使遇到含有一些没见过的词或词组的考题,根据语感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2.广泛阅读。英语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难易适度或略难些的课外英语读物可以有助于增大词汇量,并且使我们学会用英文思维。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课本实质上仅仅是精读,因此我们要补充的应是泛渎,读什么呢?1)选一本你感兴趣、且翻最初几页你不查字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开始可选一些简易或缩写的读物,然后可选一些原著。2)订一份英语报纸。报纸的词汇量很大,涉及各个方面,对扩大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