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点滴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点滴谈.doc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点滴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点滴谈《新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确实,学习兴趣是学习者最好的“老师”,教者若做到这一点,就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世师表”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让语文课变得有“情味”,很久以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大家也都形成一个共同点: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引领课堂最好的切入点。这与当今教育主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是完全稳合的。因此,作为第一线的教者,根据此地的实际情形,全面探讨学生心理形成、兴趣所向,显得必要且必须了。下面在分析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再来从“教”的角度,浅显谈几点其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的几点做法。一、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现状的简要分析1.语文还用学吗?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大多数常用字,也具备了查阅字词典的能力。因此,他们能基本读懂一些文章,自己去看不就行了吗?况且,每个人都已经“会说话”了,每天都要说许多话,这语文还用学吗?2.学习语文有何用?农村中学生深受传统观念,诸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好理科能算好账,不怕别人整”“天天在讲母语,还学啥语文”等等影响,大多数觉得语文没用处,自然也没多大兴趣去学习。因此,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语文课堂,也不见学“好”。3.如何学好语文?可以说,不少学生是因“分数”而学语文的。中高考从来都要考试语文,占的分数比值很重,学生不得不去重视它。但如何来学好它,又成为一大“拦路虎”。硬“逼”着自己去听语文课,老师一板一眼所讲的东西似乎与自己无关,一会儿就游离课堂之外;“迫”着自己去写作文,却不知从何去入笔,写好了后,又走了样。久而久之,对语文生了敬畏之心。于是索性就这样,跟着老师姑且在“语文大门”徘徊着吧。二.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点滴做法1.情绪饱满、用语切实是“导趣点”教者每天都要进入同一教室,面对同一班级学生,日子久了,很可能没了新鲜感。人面对自己很熟悉的人时,言语表情就会较随意,所说的不易被对方注意。另外,有部分老师为了压住个别农村学生的那种“野性”,会板着脸孔上课,以便维持课堂纪律。我想,尤其是语文老师那“领导”似的面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一点做法,作为新老师的我以前就有过,秩序倒是见好,只是课堂毫无生气,学生也不积极参与,老师上着一会儿就没劲了。老师要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首先应“解放”自己,别老是去防备学生,应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未讲课前,先有“情”。这是一重要“门槛”,可以直观地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只有教者心理状态佳且情绪好时,也才谈得上开发出有价值的隐形课堂资源。另一方面,教师的用语,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好的用语能吸引住学生,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你学。不论要求怎样的语气语调的言语,我觉得必须做到切实,其原则就是要能被学生听进心里去,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又不失其面目,那就是“好的言语”!一次,在我校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给初一学生上《散步》,情绪状态不错,整节课堂氛围也较和谐。其中有一环节是说话训练: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老奶奶,如何来向周围的同伴夸耀儿子带自己去散步的经历。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站起来,非常大方地模仿着老奶奶的语气,用方言生动地说起来,见此,我也便用同样的语气和方言,模仿“她”的同伴,表达羡慕之情。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也很有味,掌声一片后,便也争相来说一说,掀起了本节课的高潮。简言之,教者的情绪和用语,是语文课堂兴趣激发的“导火点”,我们要把握好二者,并深入对其进行总结和研究。2.内容烂熟、招数多样是“撑趣点”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一点儿也不错。教师在进入教室之前,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本节的内容,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一个小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那种不太熟悉的东西,上课拿来照着念一下的想法和做法,是绝对引不起学生太多观注的,他们觉得那些东西离他们较远。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你的水平不高,中学生对此又特别敏感,久而久之后,会降低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觉得语文也没啥什么魅力所在,对以后语文的学习极为不利,课堂兴趣激发就没了“支撑点”。其实,关于这一点,笔者有过亲身经历:当我在念的时候,发现好成绩在下面犯嘀咕且有反感情绪,一些学生根本没听。。。。。。这种情形还谈何兴趣的激发!不断反思后,即使要在“台”下花许多功夫,我也不念了。果然,情形好转,有的只是惊叹的表情,专注的神情,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并不简单。当然,内容很熟,并不能万事大吉。有时教者准备得很好的东西,学生就不跟着你走,此时你会觉得学生也太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