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doc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善若水第页共NUMPAGES9页上善若水第五课时: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其中为外接圆的半径。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在余弦定理中,令C=90°,这时cosC=0,所以c2=a2+b2.(2)余弦定理的推论:;;.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3.三角形面积公式:==4.三角形的性质:①.A+B+C=,,,②.在中,>c,<c;A>B>,A>BcosA<cosB,a>bA>B③.若为锐角,则>,B+C>,A+C>;>,>,+>5.(1)若给出那么解的个数为:(A为锐角),几何作图时,存在多种情况.如已知a、b及A,求作三角形时,要分类讨论,确定解的个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如下的情况:(1)A为锐角一解两解一解若,则无解;(2)当A≥90若a>b,则一解若a≤b,则无解典例剖析题型一三角形多解情况的判断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有没有解?若有解,判断解的个数.(1),,,求;(2),,,求;(3),,,求;(4),,,求;(5),,,求.题型二正、余弦定理在函数中的应用例2在△ABC中,AB=5,AC=3,D为BC中点,且AD=4,求BC边长.备选题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在△ABC中,已知,求△ABC的面积.点击双基一.选择题:1.在中,,则A为()2.在()3.以4、5、6为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或钝角三角形4.在中,化简___________5.在中,,则_______,课外作业一、选择1.在中,,则A等于()2.在△ABC中,已知b=40,c=20,C=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A.有一解B.有两解C.无解D.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3.在中,,则三角形为()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4.在中,,则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5在△ABC中,若,则其面积等于()ABCD6在△ABC中,角均为锐角,且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7.在△ABC中,cos=,则△ABC的形状是()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8.在△ABC中,A=,BC=3,则△ABC的周长为()A.4B.4C.6D.6二.填空题:9.在中,已知,则___________10.在中,A、B均为锐角,且,则是_________11.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3,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的根,则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三.解答题:1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是否有解?有解的做出解答.①a=7,b=8,A=105②a=10,b=20,A=80③b=10,c=5,C=60④a=2,b=6,A=3013:在中,,,,求的值和的面积.14.已知的外接圆半径是,且满足条件。(1)求角C。(2)求面积的最大值。参考答案典例剖析题型一三角形多解情况的判断例1.解:(1)∵,∴只能是锐角,因此仅有一解.(2)∵,∴只能是锐角,因此仅有一解.(3)由于为锐角,而,即,因此仅有一解.(4)由于为锐角,而,即,因此有两解,易解得.(5)由于为锐角,又,即,∴无解.评析: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容易出错,一定要注意一解、两解还是无解。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例2分析:此题所给题设条件只有边长,应考虑在假设BC为x后,建立关于x的方程.而正弦定理涉及到两个角,故不可用.此时应注意余弦定理在建立方程时所发挥的作用.因为D为BC中点,所以BD、DC可表示为eq\f(x,2),然后利用互补角的余弦互为相反数这一性质建立方程.解:设BC边为x,则由D为BC中点,可得BD=DC=eq\f(x,2),在△ADB中,cosADB=eq\f(AD2+BD2-AB2,2AD·BD)=eq\f(42+(eq\f(x,2))2-52,2×4×eq\f(x,2))在△ADC中,cosADC=eq\f(AD2+DC2-AC2,2AD·DC)=eq\f(42+(e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