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学景观地理分布与地域特征.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文学景观地理分布与地域特征.ppt

广东文学景观地理分布与地域特征.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文学景观”定义文学景观,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却又比普通的景观多一层文学的色彩,多一份文学的内涵。19世纪晚期以前,英国R.J.约翰斯顿:“景观定义的根据就是将其形态看成是‘用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土地或领土的一个部分,包括所有可视物体,尤其是其形象化的侧面”。20世纪初期以后,“景观被定义为‘由包括自然的和文化的显著联系形式而构成的一个地区”。由于很少有可能重建自然景观的外貌,“实际上,所有的景观都变为文化景观”。二、地理学景观特点:1、土地上的可视性物体。2、形象化,即具有某种观赏性。3、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统一。三、文学景观类型文学景观就其源头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拟性文学景观.简称虚拟景观。一种是实体性文学景观,简称实体景观。四、广东著名文学景观(一)梅岭宋之问《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魂随南翥鸟,山雨初含霁,但令归有日,停轺一望家。泪尽北枝花。江云欲变霞。不敢恨长沙。(二)清远峡山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会一里水,其处隘,名之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崖壁竦,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蝮岩,乱峙中川。时水洧至,鼓怒沸腾,流木沦没,必无出者。”《峡山寺竹枝词》最为知名。如杨万里的((峡山寺竹枝词》(五首选二):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元地只心惊。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一滩过了一滩奔,若怨古来天没险,一石横来一石蹲。峡山不过也由君。(三)越秀山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草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唐)崔子向《题越王台》歌舞冈前辇路微,昌华故苑想依稀。刘郎去作降王长,斜日红棉作絮飞。——(清)王士稹《歌舞冈》(四)白云山苏轼的《广州蒲涧寺》:不用山僧导我前,千章古木临无地,昔日菖蒲方士宅,而今只有花含笑,自寻云外出山泉。百尺飞涛泻漏天。后来口萄祖师禅。笑道秦皇欲学仙。(清)黄乔松的《穿云径》:人行云亦行,人住云亦住。杳然不见入,但见云来去。盘旋入层云,人声落空翠。(五)珠江(清)王士稹的《广州竹枝六首》(选二):潮来濠畔接江波,鱼藻门边净绮罗。两岸画栏红照水,昼船争唱木鱼歌。海珠石上柳阴浓,队队龙舟出浪中。一抹斜阳照金碧,齐将孔翠作船篷。(清)查慎行的《珠江棹歌词》(四选二):一生活计水边多,不唱樵歌唱棹歌。昼子裹头长泛宅,珠娘赤脚自凌波。剪得青蒲织作篷,平铺如席卷如筒。往来惯是乘潮便,不便朝南暮北风。(六)石门“石门贪泉”,东晋广州刺史吴隐之的一首《酌贪泉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唐)李群玉《石门戍》:至此空思吴隐之,人来皆望珠玑去,潮痕草蔓上幽碑。谁咏贪泉四句诗。(七)罗浮山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县东,跨博罗县界。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岭南道一”:“罗浮山,在(博罗县)西北二十八里。罗山之西有浮山,盖蓬莱之一阜,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El罗浮。高三百六十丈,周回三百七十里,峻天之峰,四百三十有二焉。”《饮湖上初晴遇雨》一样: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八)惠州西湖杨万里“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明万历年问,叶萼、叶春及、李学一叶梦熊、杨起元五人,居于惠州,时至西湖饮酒赋诗,后人称“湖上五先生”,并建祠以祀。苏轼《江月五首》其一云:一更山吐月,正似西湖上,冰轮横海阔,停鞭且莫去,玉塔卧微澜。涌金门外看。香雾入楼寒。照我一杯残。(宋)刘克庄有诗云:岷峨一老古来少,杭颍二湖天下无。帝恐先生晚牢落,南迁犹得管西湖。小米侍郎生较晚,不知若个丹青手,龙眠居士远难呼。能写微澜玉塔图。——刘克庄《丰湖》之一、之二(九)厓门山是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宋史·张世杰传》:“祥兴初(1277),帝爵立于硐州。张世杰以压厓州为天险,可扼以自固,乃奉帝移驻于此。元将张弘范来攻,宋军溃,陆秀夫负帝昺沉于海。”(明)李东阳的《大忠祠》:汴城杭国总丘墟,海外河山非汉有,行官草草慈元殿,辛苦相臣经国念,三百年来此卜居。岭南人物是周余。请幄勤勤大学书。有才无命欲何如?(十)小鸟天堂巴金《鸟的天堂》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我们的船也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乌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