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案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谏太宗十思疏答案学习教案.pptx

谏太宗十思疏答案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谏太宗(tàizōnɡ)十思疏答案一、课文下注释(zhùshì)的重点词11.善始者实繁(多)12.克终者盖寡(能够)(大概)(少)1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14.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15.傲物则骨肉(gǔròu)为行路(路人)16.虽董之以严刑(监督)17.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18.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19.将有作(打算,计划)(兴建宫殿)20.则思谦冲以自牧(虚)(养)21.惧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22.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23.乐盘游(以……为乐)24.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25.虑壅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26.惧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27.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排斥)2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jiǎngshǎng))29.宏兹九德(使……光大)(此)30.简能而任之(选拔)(一)一词多义善:择善而从之(好的话或事,名词)善始者实繁(做得好,动词)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zhīzú)以自戒(就,连词)则智者尽其谋(那么,连词)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连词)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连词)长:臣闻求木之长者(成长、生长,动词)塞源而欲流长也(远,形容词)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下游,动词)必竭诚以待下(下面(xiàmian)的群臣,名词)臣虽下愚(智力低下)诚: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连词)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意,名词)能:诚能见可欲(能够,副词)简能而任之(有能力的人,名词)(二)通假字①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wēihè))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要地位)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③则思正身以黜恶(邪恶小人)④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⑤慎谗邪(爱说坏话陷害(xiànhài)别人的邪恶之人)2.形容词用作动词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3.动词用作名词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想要的东西)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指兴建宫室之类的事情)4.使动用法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gēnběn)(使……稳固,扎实)②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③宏兹九德(使……发扬光大)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四)句式(jùshì)五、难句翻译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译:(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kāitóu)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最后的人大概很少吧!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译:如果真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zhèngshēn)以黜恶。译: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1、《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奏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写给皇上的一种文书。本文的作者是唐朝代(cháodài)的魏征,字玄成。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而著称。2、A(意动,其余(qíyú)为使动)3、都不相同4、D5、C6、C7、C9.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并作简要(jiǎnyào)分析。其作用是什么?(第一段运用比喻和对比论证手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比喻“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两个比喻(又有两种正面的表述和反面表述),这是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其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分析论证这一观点的?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等观点。是从取守天下(tiānxià)的不同心态上进行论证的。(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生活上戒奢侈,提倡俭节;待人上戒骄躁,提倡谦虚;处事上戒放纵,提倡谨慎;用人上戒偏信,提倡正身;执法上戒偏颇,提倡明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