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8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谏太宗十思疏ppt学习教案.pptx

谏太宗十思疏ppt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魏徵,字玄成,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zhíyán)敢谏著称,史称“诤臣”。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gùshì)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hòumian)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连进四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些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谏太宗(tàizōnɡ)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学常识(一)、疏1.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2.指奏章上达。(二)、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désh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留有《魏郑公文集》等。自读课文1.标注生词读音2.注意正确断句(duànjù)3.找到具体阐述“十思”的段落。自读课文1段1.参注释翻译文段2.勾划特殊词句(cíjù)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论证的?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érkuàng)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固使….稳固根本根浚疏通治稳定太平(tàipíng)下最、极当掌管、主持神器帝位斯这崇推崇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峻高峻休美好、福祉二、研读文本1.指出红色字的词类活用(huóyònɡ)并解释。必固其根本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2.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必固其根本3.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必浚其泉源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4.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虽在下愚人君当神器之重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将崇极天之峻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第一段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shùɡēn)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shùɡēn)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长远啊。思考题: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答: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gēnběn);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liúyuǎn)浚泉源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戒奢以俭自读课文2段1.参注释翻译(fānyì)文段2.勾划特殊词句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论证的?凡百(fánbǎi)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凡百所有的景大殷深切傲轻视行路(xínɡlù)路人董督责第二段译文:(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善终的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chénmín)。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只有民众(的力量);(人民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使船只颠覆,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思考题: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