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制药工程专业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制药工程专业文献综述.doc

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制药工程专业文献综述.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2015届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PAGE\*MERGEFORMAT14PAGE\*MERGEFORMAT13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环境监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这就要求有合适的实时检测设备。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的选择、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个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微芯片上,通过微通道结构来控制流体流动,从而完成不同的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它为生化分析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通俗点,就是将实验室搬到微芯片上,微流控芯片为环境监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分析监测设备。本文介绍了以色谱纸为基材制作了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芯片的发展现状、芯片的制作、芯片检测方法,并将纸基微流控和微污染物-微生物的活性相结合,对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2.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一种新兴的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快速分析、低消耗、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它具有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已经显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它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微流体驱动或者控制、检测技术为依托,以微通道网路为结构特征,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主要应用对象,把整个实验室的功能集成到芯片上,而且制作简便,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微流控研究已经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学科交叉性强,分析化学则是其第一轮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应用领域[1]。近年来,微流控研究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3.微流控芯片的发展现状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s,μ-TAS)的概念是1990年Manz和Widmer等人首次提出来的,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一。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s,μ-TAS)或称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on-a-Chip,简称LOC)是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MEMS)、计算机、电子学、材料科学及生物学、医学的交叉实现化学分析系统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生物芯片(Biochip)和芯片实验室(Lab-On-Chip,LOC)都属于片μ-TAS的范畴[2-3]。以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为基础的微流控芯片是其核心技术。微流控分析芯片最初只是作为纳米技术革命的一个补充,在经历了大肆宣传及冷落的不同时期后,最终却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微流控分析芯片最初在美国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Chip),在欧洲被称为“微整合分析芯片”(MicrototalAnalyticalSystems),随着材料科学、微纳米加工技术和微电子学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微流控芯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是远不及“摩尔定律”所预测的半导体发展速度[4]。今天阻碍微流控技术发展的瓶颈仍然是早期限制其发展的制造加工和应用方面的问题。芯片与任何远程的东西交互存在一定问题,更不用说将具有全功能样品前处理、检测和微流控技术都集成在同一基质中。由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小通道及其所需部件,在设计时所遇到的喷射问题,与大尺度的液相色谱相比,更加困难。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尤其是在研究芯片衬底的材料科学和微通道的流体移动技术得到发展后,微流控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今的研究集中在集成方面,特别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制造具有超强运行能力的多功能芯[5-6]片。4.微流控芯片制作目前的现状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就是在所选用的芯片材料上制作出微通道,然后在制作好的微流控芯片上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分离、反应和检测,因此需要采用特定的微细加工技术。微加工技术就是将设计好的图形高精度的转移到芯片上的技术,由于用于微流控芯片制作的材料比较多,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千差万别,因此加工微流控芯片的方法也就比较多[7]。其中纸质微流控芯片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流控芯片形式。与普通意义上的微流控芯片基材相比,它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无需复杂外围设备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发展资源匮乏条件下的生化检测新方法。由于色谱纸是由纤维素组成的,是亲水性的,允许水溶液通过纤维层,这样的性质就为用色谱纸来制作微流控装置提供了基础。纸基微流控就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