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麦芽糖醇的应用1、麦芽糖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制备无糖食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急性试验共38例,服用麦芽糖醇餐后1h及2h的血糖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例糖尿病患者,每日服麦芽糖醇20g,连续服用40d(二个疗程),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肝功未见变化,说明糖尿病患者可食用麦芽糖醇,同时麦芽糖醇的甜度是蔗糖的80%~95%,较其他糖醇高,且甜昧特性接近于蔗糖,使它在无需改变传统工艺或配方的情况下,就能直接替代蔗糖,制造多种无糖食品。无糖饼干在生产无糖饼干时,它使用方便,不用改变基于蔗糖的传统生产配方工艺,以重量比直接代替蔗糖使用,无须改变原有的设备,这样生产出来的饼干,在面团黏度、烘烤参数、颜色、味道、体积及酥脆度等方面,都与传统产品相似。面包食品面包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各国都有以面包为主食的发展趋势,如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人们的主食中2/3以上是面包。面包在我国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主食,当将麦芽糖醇加入面包中时,由于麦芽糖醇难以被面包酵母、霉菌等菌类利用,属于难发酵性糖质,可以延长面包的保质期,同时,加入麦芽糖醇后,面包更加柔软,口感细腻,更能防止龋齿,在肠胃内吸收缓慢,抑制脂肪的形成,促进钙的吸收,非常适合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食用,所以无糖面包食品,食用人群广泛,市场潜力巨大。(2)制备无糖糖果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非结晶性,同时甜味柔和纯正,加热至150℃不着色,与氨基酸一起加热不引起美拉德反应,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无糖硬糖麦芽糖醇具有抗结晶的特性,可与结晶型糖醇如木糖醇等相配合生产无糖硬糖。无糖硬糖有水果风味型,也有清凉薄荷型,要求口感、甜度适中,香味、风味突出。生产无糖硬糖不必选用结晶麦芽糖醇,但麦芽糖醇含量不能太低,要求在75%以上,利用它的熬糖温度高、耐酸稳定性、抗结晶性和吸附保留香精风味能力强的特性,可显著提高糖果质构的稳定性、光泽性,有助糖果中香味和风味的释放,给人以清新爽口的甜味。无糖胶姆糖无糖胶姆糖包括无糖口香糖和无糖泡泡糖,无糖胶姆糖有利于预防龋齿,清新口气、美容和减肥,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生产无糖胶姆糖以糖衣型口香糖和空心球型泡泡糖为主,使用胶基质地较硬,用量为30%~33%,糖料结晶型糖醇粉如木糖醇用量为65%~68%。上糖衣的原料要选用结晶麦芽糖醇,一般要求麦芽糖醇含量达9915%以上,含量高可以缩短包衣时间。无糖软糖由于在液体麦芽糖醇浆中,麦芽糖醇与其他多糖醇之间的平衡值精确,因此可作为无糖软糖的基体并阻止配方中的其他多元醇出现结晶情况,从而决定软糖的最终结构。生产出来的糖果带有更佳的咀嚼感,黏附性也较低。此外,由于人体对麦芽糖醇糖浆的耐受性高于其他多元醇,因而可将其作为生产低泻性无糖软糖的关键配料。(3)制备无糖饮料麦芽糖醇具有一定的黏稠度,具有难发酵性,所以在制造悬浮性果汁饮料或乳酸饮料时,添加麦芽糖醇替代砂糖,能使饮料口感丰满润滑。麦芽糖醇能给人一种质体感,无需再加任何高倍甜味剂,成品清爽宜人。无糖纯茶使用在低温条件下显现高纯味的木糖醇与麦芽糖醇以1∶1的比例复配联用,制得的无糖纯茶饮料,可以实现饮料成品柔和醇厚的味质,而无需再添加任何高倍甜味度的甜味剂,成品后味清爽宜人。无砂糖牛奶咖啡麦芽糖醇与木糖醇以1∶1的比例联用,可以制备无砂糖牛奶咖啡制品,口味纯正,清爽宜人。无砂糖可可饮料用麦芽糖醇代替普通制品中的砂糖,同时用乳糖含量低的鲜奶油取代牛乳,可制得可可饮料,同时鲜奶油的使用不但对牛奶风味无影响,而且还丰富了制品的可可风味。酸奶饮料麦芽糖醇、甜菊甙和还原性麦芽糖浆的组合利用,饮料提供了质体感;而还原性麦芽糖浆则使成为控制酸味,爽口宜人,利于饮用的产品。维生素饮料由麦芽糖醇、木糖醇、砂糖和果糖等作为复合甜味剂制得维生素饮料。其中由麦芽糖醇给予质体感,木糖醇改善其甜味及赋予清凉感。海带提取物的功效在于缓解维生素的异味,使成品风味柔和,成为爽口宜用的饮料新品。每瓶维生素饮料可提供各种维生素的日需量,故具有功能性饮料的特征。最后由于使用了糖醇得以控制热量值,在成为“低热量”饮料的同时,还有稳定维生素的功效。固体饮料麦芽糖醇吸潮性低,故不但可有效地使用于固体饮料中,而且还有降低热量值的效用。一杯柠檬茶含有约3g膳食纤维,发热量可比加砂糖制品低约64%。此外清凉饮料只用索玛葶为糖质,故属无砂糖型饮料,热量比砂糖型低约50%。(4)制备乳制品添加麦芽糖醇的乳制品,不但对乳制品的风味无影响,更使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营养丰富,而且甜度低,热能低,稳定性和水溶性好,其蛋白质、乳脂、矿物质等主要营养素的配比完全符合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生理特点,不会增加代谢负担。其代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