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语文教育专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李金娥2007年2月河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语文教育专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李金娥一、使用教材:1.《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朱栋霖丁帆朱小进主编高教京2.《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第三卷朱栋霖主编高教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第四卷汪文项主编高教京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导读》(自编校本教材已使用三届未正式出版)二、参考书:1《中国当现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3《中国现当代文学》党秀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5《当代文学100篇》陈思和李平主编学林出版社6《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7《中国当代文学文学发展史》孟繁华程光炜主编人教社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导读》姚丹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9当代文学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体代表作品必读书目三、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高职高专汉语言文学系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有三个有机的部分组成,即文学史、作家论和作品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了解其间部分重要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重点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四、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掌握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第一讲1949—200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6学时)第一章1949—1976年文学第一节1949-1966年文学史概述(了解第一次文代会;1949-1966年间的文艺思想论争;"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重难点:"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第二节1966-1976年文学概述了解《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本时期的公开创作;"样板戏"及"三突出"理论;重点:《纪要》的出笼及危害。第三节潜在写作了解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的概况;青年一代的思考及知青小说。重点: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第二章1976—2000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复苏第二节80年代的文学概况了解新时期“五四”精神的复兴: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在表现内容上的变化;从乡土小说、市井风俗小说到文化寻根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当代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重点:新时期十年文学思潮的嬗变。第一节90年代文学概况了解90年代与80年代文学的异同;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和冲击;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点。重点: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点。第二讲诗歌创作(16学时)第一章50—70年代诗歌第一节概述五、六十年代的颂歌潮流政治抒情诗人贺敬之、郭小川等的诗歌;第三节生活抒情诗人闻捷等的诗歌;第四节天安门诗歌第二章80—90年代诗歌第一节80—90年代诗歌概述第二节现代派诗人舒婷、顾城等诗人的诗歌创造第三节艾青、雷抒雁等的诗歌台、港诗歌第一节台港诗歌概述第二节现代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第三节台港其他诗人的代表作品(了解)朦胧诗及现代主义思潮的多方面表现朦胧诗;舒婷、顾城的诗歌在内容选择和艺术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的异同;分析《鱼化石》、《光的赞歌》与艾青诗歌的变化。重点:朦胧诗。难点:朦胧诗的意象、时空交织的结构特点。第三讲散文创作(10学时)第一章50—60年代散文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杨朔、秦牧等的抒情散文第三节邓拓的《燕山夜话》对现实的针砭。第二章80—90的散文第一节巴金的《随想录》第二节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略)第三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第四节台湾散文家梁实秋的代表作(略)掌握杨朔、秦牧的散文模式;巴金《随想录》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成就;重点、难点:《随想录》的忏悔意识。第四讲戏剧(10学时)第一章50—70年代戏剧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老舍的话剧《茶馆》第三节郭沫若、田汉等的剧作(略)第二章80—90年代戏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沙叶新、高行渐戏剧简介第三章台港戏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台湾现代派戏剧——马森的《花与剑》掌握《茶馆》及老舍式的戏剧结构;重点:《茶馆》的艺术成就。难点:《茶馆》的艺术结构;马森的《花与剑》现代派戏剧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五讲小说创作(22学时)第一章50—60年代小说第一节概述第二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一节梁斌的《红旗谱》第二节杨沫的《青春之歌》、第三节革命传奇《林海雪原》第四节茹志娟的《百合花》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