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基本制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环境法基本制度.doc

环境法基本制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环境法基本制度一、制度体系基本制度一般制度具体制度一般措施具体措施(一)、基本制度1、适用:污染防治法和自然保护法两个领域2、包括:环境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环境税费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等(二)一般制度仅适用与污染防治法或自然保护法领域污染防治法的一般制度适用于污染防治法领域如: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区域控制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等。自然保护法的一般制度适用于自然保护法领域名录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等。(三)具体制度单行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单行的自然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制度适用于该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如《水污染防治法》流域管理制度,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城市污水集中处置制度等。《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制度,城市烟尘控制区制度,燃料质量控制制度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控制制度,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专门制度等。二、环境标准制度(一)内涵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的的事项,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二)类型1、强制性内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2、标准制定机关不同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三)国家标准的体系与内容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内涵: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等作用:使环境达到规定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编制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各主要要素的使用功能、使用目的和保护目的,在此基础上将该环境要素所处在的区域分为不同类别的功能区,分别确立污染物的最大数值或环境保护的项目。国家环境标准的地位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在整个环境标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综合反映和体现,是国家实行环境保护规划、控制污染以及分级、分类管理环境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的基础,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科学依据,也是判断某地域环境质量状况和是否受到污染的直接依据。2、污染物排放标准内涵: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对造成环境危害的其他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如:《污染综合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超标排污缴纳超标排污费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推荐性标准环境方法标准:为了监测环境方法标准是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而制定的技术规范;环境样品标准:是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技术规范;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规定。(四)地方环境标准的体系与内容1、一般概念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向国务院环保部门备案,在本辖区内具有强制性的标准。包括:地方性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这两种)2、制定与适用(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保部门备案。实践中,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较为少见。(2)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于国家污染物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保部门备案。凡是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适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适用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内涵《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二)环境影响制度的发展首创于美国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我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三)环境影响的对象1、政府宏观决策活动(主要是法规、政策、计划等)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称战略环评,SEA)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我国的环境评价类型(1)规划环评综合性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