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PPT.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PPT.ppt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必修课程----历史(Ⅲ)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思想)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思想)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材将其整合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孔子在中国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一、孔子的学说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孔子(1)含义:2、孔子的思想1、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1)狭义:指周礼(2)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仁”与“礼”的关系?态度: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参考答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诸侯热衷于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所以不受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也被尊崇为圣人,人称素王,受到后人景仰。二、孔子思想二、孔子思想总结:孔子之思想学说(2)后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礼崩乐坏”历史场景:场景:前509年,鲁定公即位,鲁国或有转机,孔子回到鲁国….前505年(孔子四十八岁),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发动政变,囚禁季孙氏,迫得他立誓屈服,然后放他;更挟持鲁君,做了鲁国的独裁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拜谒老子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的历史地位及影响:1.四川大学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谢谦说:“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中亲情、重人伦、重和谐。”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主要表现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2、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7、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D.“克己复礼”“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