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言:我们如何思考?中国式的思维看重集体,看轻个体强调“服从”讲求“礼”原因:人口众多,面积辽阔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西方的历史与文化必修课程——历史(Ⅲ)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6个单元。本模块可按7个专题思考学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本课导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和老子,知道他们各自思想的核心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一、孔子的学说孔子故里——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经济: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出现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崩乐坏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含义:“仁者爱人”(内在的良好的道德、最高的道德准则)孔子【仁】的学说含义:“仁者爱人”(内在的良好的道德、最高的道德准则)﹡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仁”和“礼”是什么关系?⑵政治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之改⑴思想核心﹡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⑴思想核心教学方法:孔子的学说3、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1、是可忍,孰不可忍。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问道图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道是万物本原“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2、老子思想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静制动”、“以弱胜强”。2、老子思想2、老子思想无为而治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无事取天下”:符合规律,顺应自然。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欲取先予欲擒故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器晚成功成身退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小结】人物自我测评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A.(1)(2)(3)(4)B.(1)(3)(4)C.(2)(3)(4)D.(1)(2)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5、2007全国卷: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7、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D.“克己复礼”“无为而治”10、孔子之所以被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