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生活課程修訂Q&A一、「生活課程」的意涵Q1:為什麼要設置「生活課程」?A1:(一)國小一、二年級階段,學生所要新學的「學科知識」並不多,其重點在於覺知領域的擴增、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依「學科」性質分科教學的必要性不強。(二)「智能」、「知識」是整體的;只偏向單一方面的才能去發展,不僅此項「才能」無法成長壯碩,其應用及創造方面也會陷於貧瘠、單調化,而且還會影響其他才能的學習或試探學習的機會。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不利。當然,反對這種論調的人可能提出:我們並不只設一科目而已,我們可同時設很多科目供學生學習…。不過,這意味著智識、知識的統合工作得由學生自己來肩負,而其實這是很不容易的。例如你知道很多物理、化學、生物的知識,可是,你卻不會很自然地用到廚房、衣服穿著、健康維護上,似乎這些知識只是用來「考試」的,或準備將來當「科學家」時用的!(三)設置「生活課程」是要學生由日常生活發生的事例來引發學習,由企圖及動手解決這些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去獲得學習,而學習的項目乃因應情勢的發展及需要而生,例如感受友情的支援、幼芽的生機、花朵的鮮美、流水的清涼、白雲的悠閒…等。生活課程也要學生處理問題時能「四平八穩」地把它處理好,例如種一枝小花,得考慮它生活的空間、環境,安排怎樣去照顧它、想像它將來的樣子…。這種「學習」是整體的。能合理有效的處理事情、能真正瞭解事情發生的事由、能作合情妥善的安排、能感受及協調事務,使它能和諧地、順利地發展,養成正向思考的習慣…。想一想,這不是「教育」的最終極目標嗎?培養一個能過「幸福人生」的個人,也能讓別人過「幸福人生」的人!透過生活課程,原先由分科教學中期望學生能夠學習到這個、那個的才能,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在學習活動中獲得。這種生活化的、多面向的引發、整體性的學習,就是「生活課程」的內涵和教學策略。Q2:為什麼「生活課程」比較容易引發「多面向的學習」?這個「多面向」指的是什麼?A2:「生活課程」在學科的觀點來說,不限於某一特定的「學科」,所以教師可視活動情境的發展,引發學童各方面的學習;生活課程設置的目的在於「引領學生經由生活中的種種活動,開啟其視野、增廣其覺知的領域、並發展其表達的能力」。人們在生活的活動中,由周遭的環境接獲各種訊息或由自己的憶想興起各種念頭,這些刺激若是引發了對原有事物認知的改變,即是一種學習;它可以是增加見聞、也可以是嫻熟各種操作技能,也可能是修改、調整、或形成一些新的想法或技術。「生活課程」乃藉由生活上的各種活動來引發學習。教學即是一種促進學習的活動,我們期望學童能由生活的活動中獲得學習;由於學童對生活周遭人、事、物深刻的觀察與體悟、以及對生命的感動與關懷,從而能為了對美的表達而行藝術創作、為了尊重與關懷而與人協同合作、為了好奇與亟欲理解而對發生的現象進行觀察與探究、為了解除疑惑或困難而能著手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在「生活課程」中,其所獲得的學習最好是多面向兼具的、是不偏重的;體驗到如何與人合作相處、敬重對待、如何觀察及瞭解事物的真相,感受到事態演進的因果關係、變動的韻律與節奏,學習到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能力適當地去處理自己的事物…。這些學習不僅是個人的感悟能力增進,也包括表達、創作能力的提昇。Q3:既然生活課程要啟發「多面向的學習」,又說生活課程是「整體性的學習」,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連?什麼又是具有「整體性」的學習?A3:我們可用實例來襯托出這個「整體性」的意思;例如『某個孩童在母親節的前一週,由於過節的氣氛使他大量地湧現媽媽、爸爸平常照顧自己及兄弟姊妹們的影像…,他決定用自己的小積蓄買一對可愛的小茶杯送給媽媽。茶杯的式樣、大小正合媽媽的意思,媽媽也非常喜愛,他還發現爸爸、媽媽在泡茶時常用那一對茶杯呢!』這件美好的事情,是由許多必要的因素形成的;孩童要興起那份孺慕的心、孩童具有行動力、孩童具有明確深刻的觀察力(知道媽媽的喜愛)、孩童具有審美的能力、孩童能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執行自己的意念。能夠使孩童具備這些因素,就是生活課程的教育目標!若是只偏重在社會行為的啟發,那位孩童買的茶杯可能不好看或是不適用;若是只偏重在科學觀察,他對父母的照顧之情可能感受不深;若是只對美感有要求,他可能無法用有限的金錢,買到適合的杯子!要成就一件美好的事,即使是很小的事,不僅各方面,如合理有效、情感、美感、行動力…等要兼顧,每個面巧妙的「配合」也很重要。這種「巧妙配合,相輔相成」的思考能力稱為「整體性」的思考能力,上例中,孩童若是運用大錢去買一對精緻的杯子,或是買了很多美好的禮物,那麼,就整體的觀點,這個事件就會顯得不合理、不自然。因此兒童在「生活課程」中,可以藉由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學習到多方面、整體性的妥善處理問題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