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集合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身体里的“洞洞”有好奇心,初步了解“洞洞”的名称和功能。2、大胆表达自己想法,产生欣赏和保护自己身体的意愿。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听过“牙齿旅行记(洋洋找牙齿)”对身体有初步的了解,具有一些关于牙齿、消化器官等方面的自我保护经验。2、材料准备:(1)教学课件《身体里的“洞洞”》。(2)四个可站立的`立体小孩(男孩、女孩各两个)(3)保护“洞洞”的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找“洞洞”——“洋洋说人的身体上有很多的洞洞,想请你们帮忙找洞洞,好吗?”二、贴“洞洞”——“请把你们认为的洞洞贴出来。”三、说“洞洞”预设:1、五官洞——“这些洞洞集中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结:洞洞集中在头部。2、肚脐(观看视频)——“肚脐上的洞洞叫什么名字?”——“洋洋问:它有什么用呢?”小结:原来肚脐是个被堵住的‘洞洞’,它是我们小朋友在妈妈肚子里,妈妈把营养送给我们的地方。3、嘘嘘洞和肛门洞——“我还找到了一个洞洞,你们看它在身体的背后,它叫(肛门),你们找到了吗?”——“还有什么洞洞也可以排除垃圾?”小结:下半身的洞洞都是藏起来的‘洞洞’,因为他们很害羞,不能给别人看也不能给别人触摸。四、问“洞洞”——“刚才我们找了这么多的洞洞,身体上还有其他洞洞吗?或者关于洞洞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幼儿的问题互动)小结:我们皮肤上有很多看不见的‘洞洞’,它的名字叫毛孔,这些神奇的‘洞洞’排汗时,也能帮我们排出身体里的垃圾。——“你猜猜毛孔洞洞最喜欢我们帮它做什么吗?”——“是不是只有毛孔洞洞喜欢干净?还有哪些洞洞也喜欢干净?”小结:原来身体上所有的‘洞洞’都喜欢干净,我们每天要帮它们清洗干净。五、听“洞洞”的故事——“洋洋说今天和你们玩得真开心,知道了身体上原来有这么多的洞洞,洋洋把洞洞编成了一个故事和你们一起看好吗?”小结:洋洋说和小朋友玩真开心,上次找牙齿,这次找“洞洞”,下次我们再来找什么?等我想好了再来和你们一起玩。活动延伸:1、在个别学习中,继续找寻身体里的洞洞,发现人为的一些洞洞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2、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3、请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注意养成幼儿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将面临入学的变化――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化解幼儿的顾虑,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化。2、树立幼儿的自信心。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1、老师这几天心里很难过,你们知道为什么?2、那么老师想知道当你们马上要离开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幼儿园时,你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3、幼儿交流4、教师总结: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有开心,有紧张,有担心,有的既高兴又有些害怕……..那今天我们这位小朋友他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吗?二、感受歌曲,引导思考1、幼儿观看课件。2、提问:歌曲里的小男孩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担心什么?3、你们有这种担心吗?除了这个之外,你还有什么担心的?4、幼儿相互交流5、师:原来我们小朋友对上小学还有那么多的担心,我倒有个好主意,有一句话说:人多力量大。老师就来和你们一块儿商量讨论一下,看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担心消失。三、观看课件,交流讨论1、老师统计了一下,发现我们小朋友对这些事特别担心。2、演示课件3、幼儿讨论交流。4、通过刚才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你们现在的心情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5、那么我们进入小学以后还会遇到困难,或者发生让你担心的事,你会怎么办?6、教师总结。四、活动延伸1、现在对上学不担心了吧,那么让我们一块儿高高兴兴被起小书包唱着歌去上学。2、幼儿演唱歌曲。活动反思:在活动中,教师以角色形象的口吻将小学与幼儿园的具体差异表达出来,更要引导幼儿去感受角色形象的'心态变化:担心——不担心。也就是,因为将面临“变化”而担忧,有因为“不变化”(熟悉而亲切的人际环境,熟悉的好朋友,“笑眯眯”的老师)而放心,进而主动劝慰家长“别担心”。请楚地认识,了解将面对的“变化”观察,体验“榜样”(角色形象)应对“变化”的心态历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如何面对这一变化的应对策略————认识“变化”的是什么,“不变化”的是什么,去除茫然失措的焦虑。活动中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有的问题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达成共识后当场解决,而有的问题是幼儿没有经验的,教师则引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