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贤惠****66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编.docx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汇编《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讲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第三、四、五自然段讲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第七、八自然段讲最后的结果。这篇童话故事是童话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科学童话,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如“小壁虎尾巴再生、鱼等尾巴的功用”等。教学中,既要完成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渗透思想教育,传授有关科学知识。二、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在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同时,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即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文章采用相同的句式,叙述了不同的内容,既易于学生接受,又富有生活情趣,角色鲜明,非常适于朗读训练。三、学情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根据插图,把课文读通顺。2、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使学生知道各种物的尾巴都有各自不同的用处。四、教学目标: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五、教学重点、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六、教学策略与手段:考虑到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使用不是很方便,因此备课中没有设计课件,基本上向家常课靠拢。在分析课文,品悟课文中,主要采取教师语言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把自己想像成小壁虎,从而体会到小壁虎的思维,语言等,同时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动物头饰。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代任务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师范读课文:2、交流识字方法:这课没有一个注音,遇到生字怎么办?你有什么方法?(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通过相似的熟字猜字;问老师、问同学……)3、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尝试读文,学习生字。(采取四人小组学习)4、交流学习成果: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是怎么学会的?(有借助图画学习新字的吗?联系上下文你猜到了什么字?……)你又发现了什么新方法?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生评议。3、带着刚才自己不懂的问题,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交流阅读情况:(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说说你的想法。)5、教师帮助理一理: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经过、结果。6、结合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重点学习第一、二自然。落实知识点: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了解小壁虎遇到危险时能挣断尾巴自救)四、指导写字1、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笔顺,然后描写。卡片出示词语,学生开小火车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3、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自己读懂了好多问题,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指名学生说说)他向谁借尾巴?——(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出这些动物的图片)借到了没有?4、你们想帮小壁虎借尾巴吗?今天我们分别组成小壁虎队、小鱼队、老牛队、燕子队,来做一次借尾巴的游戏吧。五、细读课文,读中悟文师:小壁虎队你们先在课文中找找,哪些段落是讲你们怎么借尾巴的,小鱼队、老牛队、燕子队,你们找找自己是怎么回答小壁虎的,请仔细读读,作好准备。大家作好了准备,我们的游戏就开始了。(学生分别读相应的段落)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小壁虎队,你们先向哪队借?(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顺序由学生的情况随机决定,下面以先教学第三自然段为例。)1、学习第三自然段:(1)引读:师:小朋友,看课文和插图,我们做个“我问你答”的游戏,老师问,小朋友找到句子回答老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