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来源:不详作者:陈培瑞日期:2009年08月09日访问次数:一、什么叫创新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借用中国的三个成语来概括,叫作“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所谓“生”,乃是说“世界”并非本来如此,亦非一直如此,而是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所谓创新,就是从被抛弃、被忽略、被认为是“不可能”、“不必要”的“空白处”生出“有”来,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无中生有”的前提是“有中生无”——超越已有的成果,不为权威的结论所束缚,不为流行的观点所湮没,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所以,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创新作为一种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超越过程,主要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而培养这种人并非任何一种教育都能奏效,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这便首先遇到一个问题:什么叫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三种精神:求异精神。即: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在无路处走路。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无疑处生疑、无路处走路,终于破疑解难,走出通衢大道,最后产生重大成果。冒险精神。探索未知领域,充满关隘、凶险和迷茫。一切伟大文明都是民族活力推动的想像力的冒险所成就的,也唯有喜欢冒险的人,才能理解探索者的伟大之处。只有超越过去的、为冒险的活力所鼓舞的民族,才能维系其原创力,而丧失冒险精神的民族必将导致文明的衰败。献身精神。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诺贝尔当年实验炸药,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有5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他的弟弟也被炸死。但他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终于实验成功了炸药。无数创新者的实践表明,创新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是生命的代价。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像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叫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我们认为,主要有四大素质: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联想,敢于假设;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知识广博,才艺多样。这些都是创新人才的共同特点。二、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实施中,主要抓好五个环节。1.教育观念创新。围绕创新教育,应树立四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很多做法是把人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和分数奴隶;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作导演,学生当演员;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学校无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他们都是人才,但都不是完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2.教育目标创新。我们的教育应围绕对孩子“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这12个字展开。在教育中突出三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即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当今爱国精神可概括为16个字,即:励精图治,革除弊端,无私奉献,建设国家。当今自强精神也可概括为16个字,即:发愤图强,建功立业,强我国力,壮我国威。二是道德层面。即重德、务实、宽容。重德,即注重对学生社会公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务实,即说实话,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胸襟开阔,有容乃大。三是业务层面。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有人把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一”、“二”、“三”。“一”是铸造一个灵魂,即“中华魂”;“二”是两种精神,一个是人文精神,一个是科学精神;“三”是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3.教学过程创新。施教活动,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其基本教学模式,应是“激趣、求异、探法、迁移”8个字。激趣,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求异,就是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观察、认识、思考问题。探法,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迁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比如,有一位教师讲《愚公移山》,突破了单纯由教师分析课文,归纳“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歌颂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传统教法,他抓住“愚公移山”这一核心问题,放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有的说:“老师,干嘛一定要移山呢?不就是山挡住去路了吗?移民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比移山容易多了。”有的说:“实在过不去,也不一定移山,打个隧道通到那边去不就行了吗?”还有的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