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导航课件:第1单元第3讲离子反应.ppt
上传人:思洁****爱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导航课件:第1单元第3讲离子反应.ppt

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导航课件:第1单元第3讲离子反应.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讲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2.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3.酸、碱、盐的定义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盐是指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归纳为四个字:写、拆、删、查。(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能清楚地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它不仅表示某个具体或特定的反应,而且还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3.离子反应条件(1)复分解反应类型:酸、碱、盐等复分解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或难溶、难电离和挥发性物质)。(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且符合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生成弱氧化性产物和弱还原性产物。考点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解析】A项中,Ba2+与OH-、H+与的配比错误,正确的是:Ba2++2OH-+2H++===BaSO4↓+2H2O。B项中,Ba(OH)2过量,少量的NaHSO4中的H+、必将完全反应,即以化学式的比例(1∶1)参与反应(也就是“少定多变”法),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H+++Ba2++OH-===BaSO4↓+H2O。C项与B项类似,Ca(HCO3)2少量,Ca2+和以化学式的比例(1∶2)参与反应,C项正确。D项是多步反应,过量的氨水能把生成的AgOH溶解,最终生成[Ag(NH3)2]+,所以D项错误。【方法技巧点拨】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既要考虑能否发生反应,又要考虑反应产物是什么;既要考虑质量守恒,又要注意电荷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既要考虑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又要注意把弱电解质写成分子式。解此类题时务必十分仔细,稍有疏忽就会铸成大错。考点二离子共存【解析】①中H+与能反应生成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②中Al3+与氨水可生成Al(OH)3沉淀;③中与OH-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不能大量共存;④中Mg2+和能发生双水解分别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⑤中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为;⑥中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共存;⑦中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Fe2+,不能共存。【方法技巧点拨】“溶液中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很热的一种题型。此题的类型是“题干中没给限定性条件”,只需判断选项中所给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即可。“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总则是:离子之间互相不反应。其判断步骤是:先看题给条件,后看相互反应。通常离子间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复分解(如①生成气体、②生成难溶物、③生成弱电解质)、盐的双水解(④)、氧化还原(如⑤)、络合反应(⑥)等。要特别注意隐含条件,如本题⑦中就隐含着:H+使的氧化能力大增。考点三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E溶液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_。【方法技巧点拨】离子推断题因知识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一直是各类测试卷中的“宠儿”。主要方法有:①逐步推导法。适合于分析限定条件下的离子推断问题。如溶液中出现H+、OH-或其他指定的离子,则可将特征离子或指定的离子先写在前面,再在其后排列能与之共存的离子,即可得到结果。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隐含性问题,如溶液酸碱性的表述方式。②淘汰法。又称筛选法或排除法。它适合于解答分实验步骤(一般是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同时出现)或用框图表述离子存在情况的推断题。解题时,逐步分析离子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时要前后呼应,不能思前忘后。③表格法。适合于解答离子数目较多、反应情况复杂的离子推断试题。解题时,直接分析各离子或组合为具体物质后,看其两两反应情况,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再根据现象的共性或差异性分析结果。一般由最特殊或最具(或不具)共性的现象先得到某一结论,然后推测其他情况。C【解析】本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