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舌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第五节中医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舌诊。一舌诊基础舌是由横纹肌构成的肌性器官,上为舌背,下为舌底。舌背分舌体、舌根两部分,以人字沟为界,中医望舌主要观察舌体部分。舌体正中有一不明显的纵行皱褶称正中沟。舌底部舌底正中有一连于口腔底的皱壁,为舌系带,其两侧各有一圆形突起,为舌下肉阜,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是胃津、肾液上承的孔道。二、脏腑经络与舌象(舌诊原理)(2)经络联系:心经之别系舌本;脾经连舌本,系舌下;肾经挟舌本,系舌下;肝经络舌本;胃经上至舌;膀胱经筋结舌本;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杨云峰《临证验舌法》)(三)精气神与舌象重要补充内容: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三、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2诊舌方法3注意事项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二)、正常舌象(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第二节望舌质(一)察舌神荣舌枯舌(二)舌色(一)、淡红舌(二)、淡白舌(三)、红绛舌舌尖红舌边红(四)、青紫舌瘀斑瘀点舌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1)寒极。阴寒内盛,阳郁不宣,见青紫或瘀斑点;(2)热极。热炽营阴,气血壅滞,见舌绛紫;(3)血瘀。肺失宣降,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气虚不能行血,见舌青紫或瘀斑。(4)其他如外伤、酒毒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二)舌形(一)、老嫩意义:可察病之虚实。老者为实,嫩者为虚。机理:老舌,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则舌质苍老;嫩舌,正气不足,气血不充脉络,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则舌娇嫩淡白。(二)、胖瘦胖大舌肿胀舌瘦薄舌意义:瘦薄舌多为舌失充养所致。若舌淡瘦薄多为久病气血两虚(质嫩,可有齿痕);舌红绛瘦薄,少苔无苔,多为阴虚火旺。胖大舌多为体内水液停滞。若舌淡嫩而胖大,多为气虚阳虚(如脾肾阳虚);舌红胖大则多为里热(如脾胃湿热)。肿胀舌多为气血壅滞而成,多见红绛而肿胀,如心脾热甚外感湿热。若酒毒或其他中毒所致者,多青紫晦暗。(三)、点剌意义: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可根据点刺的部位了解热在何脏何腑,亦可察点刺颜色以估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深浅程度。机理:由邪热内蕴,营热郁结,舌络充斥所致。点刺愈多,邪热愈甚。(四)、裂纹裂纹舌裂纹舌齿痕舌齿痕舌意义:水湿不运,充盈舌体,多见于脾虚水湿内盛。机理: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常与胖大舌同见。但亦有舌体不大而见齿痕者,大多舌质较嫩。若舌淡胖大湿润,边有齿痕,多为寒湿壅盛,或阳虚水停;若舌色淡红而边有齿痕,多为脾虚或气虚;若舌色红而肿胀满口,有齿痕,则多为湿热痰浊壅滞。先天性齿痕舌者,舌象无其他异常,或舌体稍大;偏嫩者,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脾虚湿盛(注意区别淡\淡红\红)三舌态(一)、痿软舌(二)、强硬舌(三)、歪斜舌(四)、颤动舌(五)、吐弄舌(六)、短缩舌四舌下络脉舌下络脉舌下络脉第三节舌苔一苔质(一)、厚、薄苔意义:反映邪正的盛衰/深浅。薄苔:疾病初起,病情轻浅,胃气未伤,舌苔未发生变化,示胃有生发之气。厚苔:病位在里,病情较重,为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由胃气挟湿浊邪气薰蒸而成,主痰湿、食积或里热。变化:由薄变厚,为邪气渐盛,病进;由厚变薄,为正气胜邪,病退。(二)、润、燥苔润苔与滑苔燥苔与糙苔(三)、腻腐苔腻苔腐苔(四)、剥落苔剥落苔剥苔剥苔类剥苔特征: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有如从舌质中长出者,属真苔,亦称有根苔;舌苔不紧贴舌面,似涂于舌之表面,容易剥落,脱后无垢,舌质光洁者,为假苔,又称无根苔。意义:用以区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机理:真苔由脾胃之气熏蒸食浊津液上聚舌面而成,苔若有根,舌苔舌体不可分离。假苔则因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原来之苔逐渐脱离舌体,于是浮于舌面,故苔无根蒂。病之初、中期,苔厚有根,为胃气壅实而病较深重;久病见真苔,则示胃气尚存。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仍较轻;久病见假苔,是胃气匮乏,病情较重。舌上浮苔刮后有薄薄新苔者,则为疾病渐愈善候。二苔色(一)、白苔白苔1白苔2薄白润苔薄白干苔薄白滑苔白苔3白苔4白苔5(二)、黄苔黄苔1黄苔2黄苔3黄苔4黄苔5黄苔6(三)、灰、黑苔灰黑苔1灰黑苔2灰黑苔3灰黑苔4舌象望舌内容(舌体)望舌内容(舌体)望舌内容(舌体)望舌内容(舌苔)望舌内容(舌苔)第四节舌象分析要点及临床意义舌诊的临床意义本章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