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考安徽卷物理考试说明解读.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普通高考安徽卷物理考试说明解读.ppt

2011年普通高考安徽卷物理考试说明解读.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为课程标准实验省高考编制,各实验省可根据《考试大纲》的指导原则,结合本省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定符合省的《考试説明》,《考试説明》是对《考试大纲》的进一步细化和解读。课程标准(含各省的教学指导意见)是教学的依据;《考试大纲》及《考试説明》既是命题的依据又是考生复习的主要依据。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安徽省理科综合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举行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对象是安徽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经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原则上各学科的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四)试卷结构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6分,共计120分。其中化学道7题,物理7道题,生物6道题.第Ⅱ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共180分。(五)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一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学习能力(二)应用能力(三)实验与探究能力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和安徽省的实际情况,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物理1、物理2、物理3—1、物理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物理3—5(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物理3—4(机械振动、机械波和光学),其中物理3—2、3—4和3—5模块的指定内容约占15%左右。表1所列出的5个模块的内容可以单独成题,也可以根据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合理地综合成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字Ⅰ、Ⅱ标出,其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认识”相当。一般只要求“知其然”,不要求“知其所以然”。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例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在“知识内容表”的要求是不同的,弹性势能的标记为Ⅰ,重力势能的标记为Ⅱ。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对弹性势能只要求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会释放出来,不要求知道关系式。对重力势能的要求是必须知道其数学表达式,并能通过计算重力做功来确定重力势能的变化。虽然用Ⅰ标记的知识一般限定于定性介绍,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要求比较低,但是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该标记的知识,只是对该知识的考查要求仅限于Ⅰ标记的要求。物理1必修物理2选修物理3—1恒定电流选修物理3—2选修物理3—5单位制与实验关于考试的能力要求(解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的能力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这些能力要求是根据高等学校招生的基本要求,考虑中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所能达到的能力程度来制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高考中能够实现。《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内容层次的要求是根据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界定的。这种界定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内容要求的能力层次都是最低的。本说明对安徽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学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要求予以解释,并选编题型示例,供考生复习时参考。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着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一、考试的能力要求物理学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习能力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二、应用能力首先表现为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其次是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