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工艺茶产业化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特种工艺茶产业化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特种工艺茶产业化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特种工艺茶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新开发项目简介(一)、新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1、特种工艺茶产品生产建成年产2万公斤特种工艺茉莉珠花茶产品生产规模,以每盒250克包装,年产8万盒。2、4000亩无公害标准化茶园建设在xx市xx区xx镇建设面积为4000亩茶叶种植基地。种植基地在本项目规划区内采取“补贴农户资金,培养农户技术,指导农户栽种,确保农户销售”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在原料生产方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绿茶资源;在原料采购方面,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保证原料购销。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带动茶农按标准种植茶树。农民投入土地、化肥、农药和劳务,公司补贴少量资金,确保技术、品种,按合同与种植规范进行生产、管理,公司组织茶青收购。(二)、项目的基本设想1、特种工艺茉莉珠花茶产品简介花茶一般是采用绿茶做茶胚(也有采用红茶和乌龙茶做茶胚的),再与鲜花窨制而成的一种复合茶。由于窨花的次数不同和鲜花种类不同,花茶的香气浓淡和特点不一样。花茶既具有良好的口感,还具有某些有益于身体的功效;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清醇之味,又兼具鲜花的浓情馥郁之气,有“引花香,益茶味”之说。特种工艺茉莉珠花茶,是充分利用茉莉花含有大量芳香油、香叶醇、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以及茉莉花的吐香特性和茶叶独特的吸附性能,采用精制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经特殊工艺造型后窨制而成的绿珍珠状茶叶新品种。2、特种工艺茉莉珠花茶项目构成特种工艺茉莉珠花茶项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4000亩茶叶种植基地建设;另一部分是年产20000公斤特种工艺茉莉珠花茶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将对茉莉珠花茶设计出全新的特色工艺,对珠朵加工工艺、结构造型、色泽以及内在质量进行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出珠朵在捆扎、烘焙过程中对茶叶口感、色泽的影响程度和相关参数的检测方法;研究出满足多色型花珠茶的技术参数。(三)、新开发项目的历史背景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6大茶类,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贵州省是我国茶叶的八大主产区之一,也是茶树的原生地和古老茶区之一,产茶早有盛名且历史久远。贵州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栽茶、制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中国茶叶鼻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云:“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贵州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兼具的原生态茶区,也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和高品质绿茶的重要产地。目前,全省通过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分别为7万亩、6万亩和3.5万亩,有机茶茶园面积居全国前列。贵州茶叶具有非常优秀的内在品质。但在此前,黔茶品质虽然优良,却为何只能靠贴牌出山?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据业内人士分析,湄潭‘针茶’长期为别人做嫁衣,其实只是贵州茶陷入窘境的一个缩影。贵州茶尽管品质独特,与其他茶产业发达的省区相比,贵州茶产业还没有在贵州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原因主要是:名茶多、品牌少,厂家多、龙头少,资源多、整合少,经营多、管理少等。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贵州高品质的茶资源只得沦为别人的“替代品”。外地客商每年都要来湄潭收购‘针茶’25万公斤以上.他们以每公斤60至80元的价格买进,经过加工,摇身一变,就成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售价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当然,能做别人的替身,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绿茶品质好;另一方面说明我们产能规模和加工技术都跟不上,但如果不甘愿做别人的替身,损失就会更大。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贵州茶产业成长迅速。据统计,全省茶园面积从2006年底的114万亩迅速增加到现有的141万亩,今冬明春还将发展茶园面积40万亩,居全国第8位。按照规划,三年之内,贵州的茶园面积还将发展到250万亩以上,从而成为国内绿茶面积最大的省区。届时,贵州将成为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中心。前几年,贵州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与其品质明显不相称,主要表现为茶产业的经济总量小,平均亩产值低。据相关部门统计,2003年,全省茶叶总产值仅为2.5亿元,平均亩产值303.36元,与浙江、江苏等茶叶大省的平均亩产值相比,仅占12%,与全国相比,仅占1/3左右。虽然贵州茶产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还不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茶产业因其具备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产业等联动效益,拥有巨大发展后劲。因此,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贵州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选择。为了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3月30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即黔党发【2007】6号文件。《意见》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