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术及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肺切除术及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pdf

全肺切除术及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肺切除术及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惠建军【摘要】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及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59例,行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全肺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术后1、3、5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结论全肺切除术与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各具特点,临床选择术式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3(018)010【总页数】2页(P1874,1890)【关键词】全肺切除术;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作者】惠建军【作者单位】725000,陕西,安康,安康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外科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不仅使部分患者避免了全肺切除,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医学界对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报道说法不一[1~3]。因此,我院特选取114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术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以提供临床参考。资料与方法一、选取2008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4例,均经头部CT、纤维支气管镜、颈部超声、肺部超声及胸部增强CT检查确诊,均符合国际抗癌联盟(1997年)制定的NSCLC诊断标准。根据实施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入选患者划分为两组:研究组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58~82岁,平均72.3岁。其中鳞癌18例,腺癌34例,腺鳞癌7例。TNM分期:Ⅱ27例;ⅢA25例,ⅢB7例。合并症包括有:糖尿病18例(30.51%),高血压22例(37.29%),心脏疾病11例(18.64%)。对照组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57~83岁,平均72.5岁。其中鳞癌17例,腺癌33例,腺鳞癌5例。TNM分期:Ⅱ26例;ⅢA23例,ⅢB6例。合并症包括有:糖尿病16例(29.09%),高血压21例(38.18%),心脏疾病10例(18.18%)。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二、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全肺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给予双腔气管插管全麻,行后外侧切口,30例右全肺切除,25例左全肺切除,中心包内肺血管处理7例。术中按照常规清扫系统淋巴结。为有效避免加重患者心肺负担,术后应注意控制患者补液量及补液速度。叮嘱患者术后身体多保持侧卧位,尽量避免大幅度身体扭动,以助于余肺充分扩张。同时,要求患者至少卧床休息1周,此后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下床时间及活动方式。此外要保持排便顺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可适当服用软化大便的药物。研究组行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给予单腔气管插管麻醉,其中22例行后外侧切口,l6例行前外侧切口。按照标准肺叶切除术方法处理血管并分离支气管。为顺利开衫支气管成形吻合操作,术中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健肺单肺通气:①加长气管导管通气法,术者可与麻醉师配合将气管导管缓慢推入到患者的健肺主气管内,继续给予正压通气。如果切除肺左叶即右侧为健肺时,导管不宜插入过多。②离断支气管阻断法,如果切断的主支气管与隆突间存在一小段距离,可在隆突平面用无损血管钳阻断患侧主气管。断端则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如果残端不存在癌残留,则证明吻合支气管。选用3-0Pmlene线或可吸收线进行间断缝合,并测试支气管吻合处是否有漏气现象。术中所有患者均在支气管吻合前行清扫区域淋巴结。三、统计学方法术后随访1~3年,指标资料包括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与并发症,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术后1、3、5年内生存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1.53%、81.36%、67.80%;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69.09%、49.09%、41.82%。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累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术后1、3、5年内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变化比较[n(%)]组别例数术后1年术后3年术后5年研究组5954(91.53)47(79.66)40(67.80)对照组5538(69.09)27(49.09)23(41.82)χ28.248.737.35P<0.05<0.05<0.05二、术后并发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17%、32.73%,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