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学内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对象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05级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与本病有关的主要实验室及其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中西医治疗要点。2.了解:本病定义、临床特征、病因病理以及研究进展。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要点。2.难点:本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3.解决方法:以病例引入临床特征,病理图片和影像学检查图片展示。结合临床与争论分析新的诊断标准。拟使用双语(中英)教学,初步尝试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听读水平。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提问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具多媒体,图片。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2版,罗笑容、许尤佳主编。参考书:=1\*GB3①江育仁、张奇文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2\*GB3②罗笑容、许尤佳主编.《中医儿科疾病证治》=3\*GB3③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4\*GB3④王慕逖主编.《儿科学》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一、概述:以病例引入本病,注意与川崎病鉴别,突出本病的临床特征,从临床特征理解定义。定义:是由疱疹病毒中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出现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好发年龄: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6岁以下、35岁以上少见。男性患者比女性多见。中医学认识:无对应病名,属“温病”、“温疫”、“喉痹”、“痰核”、“瘰疠”、“癥积”等病证。二、中医病因病机:回应病例分析病因病机,属于“温病”,按卫气营血辨证。病因:内因:正气不足;外因:外感疫毒。瘟疫时邪是本病病因,热、毒、痰、瘀是本病主要病理征象。病机:瘟疫时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涉及脏腑。三、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通过图片理解病理改变。病因:EB病毒感染。发病机制:EB病毒感染扁桃体环的B淋巴细胞,然后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染的B细胞的散播而感染其它部位。病理:全身淋巴组织增生,呈局灶性以及血管周围的异常淋巴细胞浸润。四、临床表现:回应病例,提问学生本病临床特征。*症状与体征临床分期1.潜伏期:约4~15天,大多为10天。2.发病期:发病一周后方完全出现典型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3.恢复期:淋巴结和脾肿大消退慢,数周至数月不等,甚至数年。4.并发症: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眼部、泌尿系统等。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各项抗体的临床意义。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10%或绝对值>1×109/L血清嗜异凝集试验:1:40以上为阳性反应。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六、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表展示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提问学生如何与川崎病鉴别。诊断:当病儿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时,即考虑本病。确诊依据:1、异常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10%以上;2、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3、特异血清学检查阳性。鉴别诊断: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2.川崎病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七、辨证施治:详细讲解,提问病因病机引出辨证论治思路,提问卫气营血辨证要点。*治疗法则:根据不同阶段分别治以疏表达邪,清气解毒,清营凉血。疾病后期,正气耗伤或余邪留恋,则有气阴亏虚或虚实夹杂之证。治以益气养阴,清解余邪。*分型用药=1\*GB3①邪在卫分——疏表达邪,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减=2\*GB3②邪入气分热毒炽盛——清气通腑,利咽散结——白虎汤加减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甘露消毒丹加减痰热流注——清热化痰,通络散结——黛蛤散合清肝化痰汤加减=3\*GB3③热灼营阴——清营透热,凉血养阴——清营汤加减④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外治法:外敷*针灸、推拿疗法*中药新剂型: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八、西医治疗:结合抗病毒药物进展讲授,提醒抗生素要点,激素使用指征无特效的抗EB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一)一般治疗:(二)对症治疗:1.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进展,注意氨苄青霉素诱发皮疹。4.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指征。5.支持疗法:九、临证心得:结合本科临床心得①重视预防②减少误诊、漏诊③防治慢性EBV感染④中医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A.根据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辨证施治B.清透合用,寒温相伍C.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