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建议方案(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活动建议方案(2).doc

活动建议方案(2).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活动建议方案一、活动任务1.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收集、整理传统文化中有关天文类的民俗;2.深入地探究所收集的天文民俗活动的内容,并分析这些内容与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地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3.赏析、交流天文民俗,表演相关民俗活动,弘扬传统文化;4.撰写“天文与民俗”学习活动的探究报告,编写一期天文民俗的手抄报。二、活动内容1.到图书馆、网站、社区、文化站查阅,收集天文民俗的相关信息;2.对本组收集的天文民俗进行整理:归类、作说明(相关的背景、年代、撰书者等);3.探究思考这些天文民俗与哪些天文现象相关,研究分析这些相关天文现象,从而深入认识其中的科学与迷信;4.结合小组的研究讨论,完成组内赏析,记录赏析所得,形成小组活动书面报告(含活动方案、过程和结果);5.小组之间交流探究成果,师生合作共同赏析天文民俗;6.模拟演出某一天文民俗活动,例如:祭拜活动场景、求雨活动场景等;7.师生协同完成本次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和成果展示。三、活动组织形式——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四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四、活动设计1.活动准备(2课时)(1)了解背景——明确探究目标教师活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简单介绍“天文与民俗”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作知识铺垫和情感调动,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指导要点:①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命名关于二十四节气,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从我们懂事以来,就知道这个古老的划分方法,冬至吃饺子,立春吃春卷,这些民俗同样让我们记忆深刻。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真正来历,以及它的相关科学道理,我们大家都始终是似懂非懂,那么,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真正了解和认识一下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古法计年。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24节气位置图资料图片二十四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二十四节气的来源,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所以从清代开始,才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它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且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几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古观象台内天文图资料图片另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四个节气的命名:“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