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9-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ppt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案29-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ppt

学案29-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案29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习·探究区2.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发展(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即“马歇尔计划”。(2)1949年,苏联和东欧各国成立了,简称经互会。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2)区别: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二、北约和华约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阵营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3)在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深化探究答案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引发美苏军备竞赛,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三、“冷战”中的“热战”深化探究反馈·训练区11教材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