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课时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由合作走向对峙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各自的国家利益使两国关系逐渐恶化。2.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企图遏制苏联。3.二战后,苏联拥有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国际威望大为提高,在周边建立“安全带”,推行大国沙文主义。4.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5.两国决策者的推动:杜鲁门和斯大林互不信任,夸大对方的威胁。二、对峙的表现1.“冷战”:(1)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2)内容: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知识链接】杜鲁门主义①时间:1947年。②内容: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③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②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知识链接】马歇尔计划①内容:即“欧洲复兴计划”,援助西欧恢复经济。②目的:遏制苏联,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③影响:积极方面: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为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消极方面: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建立“经互会”,两种经济体制对立的局面形成。③军事:北约与华约的对抗——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3)影响: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分裂为两部分。②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受到核战争的威胁;双方势均力敌,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干涉他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热战”:(1)朝鲜战争:①时间:1950—1953年。②影响: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并导致亚洲局部“热战”。(2)越南战争:①时间:1961—1973年。②影响: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为对付苏联,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2.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相互借鉴经验教训,并通过自身的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4)面对“冷战”对峙局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崛起。什么是“冷战”?为何美苏要采取这种对抗方式?1)含义:见P103知识整理(2)内容:见P103知识整理(3)原因: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国实力的势均力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苏联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的全球称霸计划。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体现,是美国全球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体现,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遏制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2)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