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pdf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X)1、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内容上。2、与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考虑人的情感。3、泰罗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4、人际关系理论要求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任务,而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5、职务与职位并非一一对应,一个职位可能不只一个职务。6、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已不再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唯一重要因素,员工的态度、观念对企业生产力及企业效益的影响日益加强。7、培训强调的是帮助培训对象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现在所承担的工作。8、结构工资就是由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组合而成的一种岗技工资。9、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只是一项特殊规定,它不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10、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考答案:1、X2、X3、X4、√5、X6、√7、√8、X9、X10、√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矿产资源D、物质资源2、让被试根据一个或一组图形或文字材料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测评方法被称为()A、联想技术B、构成技术C、表现技术D、个案分析技术3、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A、获得成本B、开发成本C、使用成本D、保障成本4、下面哪一项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A、企业人B、环境C、文化D、产品5、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A、设备定员法B、效率定员法C、职责定员法D、利益定员法6、在培训中,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是()A、讲授法B、研讨法C、角色扮演法D、案例分析法7、考评对象的基本单位是()A、考评要素B、考评标志C、考评标度D、考评标准8、劳动者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现金补偿。这是哪种社会保险制度?()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工伤保险9、劳动合同一般都有试用期限。按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10、服装厂规定缝纫车间工人每天加工完成30件衬衫,即30件/工日。这是哪种常见的定额形式?()A、时间定额B、产量定额C、服务定额D、看管定额参考答案:1、B2、B3、B4、D5、C6、B7、A8、D9、B10、B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正确的认识是:()A、以人为核心B、视人为中心C、以事为中心D、视人为物E、视人为成本2、人员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人员配匹的合理性,需要分析的问题有:()A、谁做?B、为何由此人做?C、可否让其他人做?D、应当由谁来做?E、应当在何处做?3、影响企事业组织招聘的内部因素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A、空缺的职位的性质B、企事业组织的性质C、企事业组织的形象D、人口和劳动力E、劳动力市场条件4、按考评标志可把员工考评的类型划分为哪些种类?()A、常模参照性考评B、效标参照性考评C、无标准的内容考评D、绩效考评E、非绩效考评5、岗位工资制在实施中可以采取哪些形式?()A、基础工资制B、单一型岗位工资制C、技能工资制D、衔接可变型岗位工资制E、岗效工资制F、重合可变型岗位工资制G、社会保险权H、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参考答案:1、AB2、ABCD、3ABC4、ABC5、BDF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二)一、案例选择题(每个小问3分,共15分。根据每个案例所讲述的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前景内燃机公司的激励问题前景内燃机公司最高层主管人员长期忧虑的一个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其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科来保证。对于那些在最后检验中不合格的产品,公司找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在一个特别的车间内设置一个由技术高的工匠组成的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