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 课时作业本(第5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Ro****4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届高考语文 课时作业本(第5练)(含解析).docx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5练)(含解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5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天来时,去看一场花开。去看最喜欢的桃花吧,有人说桃花是最寂寞的花,当时不解,人们都说桃花是最喜热闹的花啊,后来才知道,(),满树怒放,只是谁人懂,谁人欣赏。夏天来时,去看一场雨落。用心去发现,雨是唯美的,诗意的,忧伤的。夏天的雨,特别受人们欢迎,期盼它的到来。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不顾行人的目光,到雨中畅快淋漓一场。可能也会想,雨落的时候,是天在为谁哭泣呢!在诗人的笔下,雨是可以蚀人骨血的。秋天来时,去看一场叶落。琥珀般的叶子,在秋风的用力抚摸下,似也有不甘,不甘就此陨落;明知力量过小,也敢同命运摇摇摆摆的做斗争,得益于叶子有着顽强的精神是关键,可终究,力量悬殊,颤颤抖抖的飘落而下,与大地来个亲吻;细听,风中似传来了他们哭泣的声音。我多想说:叶儿,你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叶儿,你莫灰心,请细细等;叶儿,待来年春天姑娘来临时,又是你的天空,届时,又将绚烂整个春夏艳阳天。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喜爱寂寞,是喜欢她的热闹B.人们喜爱热闹,是喜欢她的寂寞C.桃花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D.桃花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仔细观看下面的图画,然后回答问题。(1)请揭示上面图画中“年年有鱼,餐餐无余”所蕴含的寓意。(2)请就此寓意,另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子对偶,用语简明,不超过30字。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黄钟】人月圆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东南麓,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台”是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开头两句记作者登临吊古和因之而引发的“伤心”情感。B.“鹧鸪啼处”写鹧鸪的悲啼,与李白诗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有异曲同工之妙。C.“东风草绿”“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画面一一展现,意在以哀景写哀情。D.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发的怀念故国、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7.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2)苏轼《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转瞬即逝,不能像大自然那样万古永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