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 课时作业本(第92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雨星****萌娃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届高考语文 课时作业本(第92练)(含解析).docx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92练)(含解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92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孜孜以求真知灼见众说纷纭源头活水B.孜孜以求一孔之见众说纷纭正本清源C.上下求索一孔之见莫衷一是源头活水D.上下求索真知灼见莫衷一是正本清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C.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D.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__①____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___②___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___③___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4月23日,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人民网文娱部推出“人民好书云书展”平台。该平台包含“新书推荐”“热书一览”“出版社专区”等栏目版块。此外,平台还将基于用户互动大数据和问卷调查,陆续推出“人民好书榜”“阅读报告”“名家访谈”等栏目,进行资源整合和二次内容输出。近年来,随着公众阅读需求的提升,“逛书展”成为了爱书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人民好书云书展”平台将持续关注各地书展,通过图文专题、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书展内容在“云端”分享,带领大家“线上”共品书香。世界读书日,“人民好书云书展”平台的上线,将进一步助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以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帐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梦醒起笔,绕开梦本身写眼前实景,虚中写实,表达了诗人处境难耐又无可奈何的愁苦。B.颔联“夜夜笳”与“落月斜”呼应,既点明“夜”的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有笳声、难以成眠的原因。C.颈联“几通”言时间之漫长、来使之稀少,“南国”“北庭”言路途之遥远、生活环境之迥异。D.尾联“五月边城未著花”,既交代了“春衣空相寄”的缘由,又烘托诗人所住之地的苦寒荒凉。7.有人评价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