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十七、公输节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主张非攻、兼爱,墨家的创始人,宋国人。《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郢(yǐng):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制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2)将以攻宋:以,用(3)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氏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4)闻之:闻,听说(5)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从鲁国出发。(6)至于郢:至,到达(7)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子墨子的尊称。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8)侮:欺侮。臣:墨子的自我谦称。(9)借:凭借,依靠;愿:想;子:你。(10)说:通“悦”,高兴。(11)请献十金:请允许我献上十金。请,译为“请允许我“。(12)义:坚持道义。固:本来,从来。(13)再拜:表示谦虚、恭敬,一拜再拜。再:第二次(14)请说之:请允许我向你说一些话,请:请允许我。说之:解说这件事。(15)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为,造。以,用来(1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荆:楚国的别称。智,聪明;谓,叫做;于,表对象;而,表转折,却(17)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意思是不劝阻楚王。争:通“诤”,劝阻。(18)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知类:明白事理。(19)服:被说服。(20)然:(既然)这样,但是(21)胡:为什么。已:停止。这里指停止攻宋。既已:已经(22)见【我于王】(xiàn):引见。王:指楚惠王。(23)【子墨子】见【王】:拜见。(24)文轩:华丽的车子。文,彩饰;轩,有蓬的车。(25)敝舆(yú):破旧的车子。(26)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短,“裋(shù)”的假借,粗布衣。褐:粗布衣服。(27)粱肉:精美的饭菜。(28)窃疾:喜欢偷窃的毛病。(29)云梦:即云梦泽,楚国境内的大湖,包括现在的洞庭湖和洪湖。(30)犀:雄性的犀牛。兕(sì):雌性的犀牛。麋(mí):像鹿,体大。(31)江汉:长江和汉水。鼋(yuán):比鳖大,俗称癞头鼋。鼍(tuó):鳄鱼的一种,产长江下游,俗称猪龙,即今扬子鳄。(32)所谓:所说的。雉(zhì):俗称野鸡。鲋(fù)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33)长松:大松树。文梓:梓树。楩(pián):黄楩木。楠:楠树。豫章:樟树。(34)三事:孙诒让把“王吏”当作“三事”,因篆书字形而致误,指楚王派遣攻宋的将吏。(35)【于是】见【公输盘】:召见。于是:在这时。(36)牒(dié):木片。(37)九:与古代的“三”一样,泛指多次。(38)距:通“拒”抵挡,抵抗。(39)圉:通“御”抵御。(40)诎:通“屈”,指理屈。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41)寇:入侵。虽:即使。绝:杀尽。请:请允许我(做某事),表示客气的外交辞令(42)庇:遮蔽。闾:里门。古以25家为里。(43)内:通“纳”。(44)治:致力。神:指建立宏伟功业于无形的大智大慧。(45)明:指易于为人所见的小智小慧。(46)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机械。(47)所以:表示用来……的方法。十八、《孟子》两章(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4)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5)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顺接。之:指城。而:表转折。(6)必:一定。(7)然而:这样却。(8)是:这。(9)城:城墙。池:护城河。(10)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硬锐利。(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限制。以:依靠。(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震慑。利:锐利。(15)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16)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的亲属和母系的亲属。(17)畔:通“叛”。(18)顺:归顺,服从。(19)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故:所以。(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