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系统-3---4.pdf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20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代通信系统-3---4.pdf

现代通信系统-3---4.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通信系统》—相关理论与新技术第三章网络的时延模型(2)(排队系统)M/G/11CESLofDept.EEIS2006.23.4M/G/1排队系统(非Markov型)该系统的基本假设是:¾系统的输入过程是参数为λ的泊松过程¾服务时间为一般性的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¾服务时间与到达间隔相互独立,只有一个服务员¾第i个用户的服务时间为Xi令X={X1,X2,"},则平均服务时间X=E{X}=1/µ22服务时间的二阶矩X=E{X}222服务时间的方差D{X}=σ=X−(1/µ)2P-K(Pollaczek-Khinchin)公式¾M/G/1排队系统的稳态平均参量λX2W=平均等待时间:2(1−ρ)(3-75)λX2T=X+W=X+系统的平均时延:2(1−ρ)λ2X2N=λW=平均排队队列长度:Q2(1−ρ)λ2X2N=λT=λX+系统中的平均用户数:2(1−ρ)ρ=λ/µ=λX式中,。3两种特例1)若G=M(负指数分布),则有X2=2/µ2,由式(3-75)ρW=µ(1−ρ)(即为M/M/1系统的结果)222)若服务时间是常量,即X=1/µ,X=1/µ,则有ρW=2µ(1−ρ)(3-80)上式即为M/D/1系统的结果,可见M/D/1系统的平均等待时间是M/M/1系统的一半。(在均值相同的分布中,确定性分布的X2最小,因此,M/D/1系统的参数是M/G/1系统相应参数的下限。4P-K公式的证明基于平均剩余服务时间(MeanResidualServiceTime)求解设第i个用户到达系统时,第l个用户正在接受服务,RN其剩余服务时间为i,此时等待队列中有i个用户5P-K公式的证明(续1)设第k个用户的服务时间为Xk,则由图3-7可知,用户i的等待时间为i−1Wi=Ri+Ni个用户的服务时间=Ri+∑Xkk=i−Ni对上式求平均i−1Wi=E{Ri}+E∑Xk=E{Ri}+X⋅E{Ni}k=i−NiXNW=limWi式中,k和i均为随机变量。令i→∞,i→∞,有611W=R+XN=R+N=R+λW=R+ρWQµQµR=limE{Ri},NQ=E{Ni},ρ=λ/µ式中,i→∞RW=整理上式得1−ρ(3-83b)7P-K公式的证明(续2)假定系统有稳态解,且具有各态历经性,则剩余服务时间r(τ)可用图3-8来表示。为方便起见,取t为r(t)=0的时刻,则[0,t]区间的平均剩余服务时间为M(t)1t11R=r(τ)dτ=X2t∫0∑itti=12式中,M(t)表示[0,t]区间内已服务的用户数。M(t)X21M(t)∑iR=⋅⋅i=1上式可以写成t2tM(t)X式中,第二项为平均到达率,第三项为i的二阶矩。8P-K公式的证明(续3)令t→∞,得1R=λX22将上式代入(3-83b)得P-K公式RλX2W==1−ρ2(1−ρ)P-K公式可以看出M/G/1队列的一个重要特征:W∝X2。ρ<12(即使,如果X→∞,则W→∞)一旦有少量用户服务时间很长时,排队队列会很长。9返回n-ARQ系统的时延分析(例3.7)¾返回n-ARQ系统:分组(顾客)到达率为λ(Poisson)¾分组长度相同(1个单位)¾等待重传的最长间隔为(n-1)个单位10返回n-ARQ系统的时延分析(续1)¾可用M/G/1模型进行分析•服务时间包括一次传输时间和重传时间,服从G分布•假定分组传输错误概率为p,正确概率(1−p)k•重传次数为k,等效服务时间为1+kn,概率为(1−p)p•等效服务时间Xk的概率分布为kP(Xk=1+kn)=(1−p)p∞knp一阶矩:X=∑(1+kn)(1−p)p=1+k=01−p∞2npn2(p+p2)X2=(1+kn)2(1−p)pk=1++二阶矩:∑2k=01−p(1−p)11返回n-ARQ系统的时延分析(续2)¾利用P-K公式可得分组的平均等待时间λX2W=2(1−λX)¾分组在系统中的平均时延T=X+W例:假定p=10-3,n=8,则有X=1.008,X2=1.08λ(分组/单位时间)0.50.80.90.95W(单位分组时间)0.542.235.2411.29当λ接近系统容量时,W急剧上升。为保证系统的时延性能,应限制分组的到达率。12服务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