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选择一、道德选择(二)道德选择的可能性二、道德责任要弄清楚责任与自由的关系,必须首先弄清楚一个哲学问题:在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问题上,形成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唯物主义决定论承认它们的客观性,但同时又被区分为机械决定论与辩证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则否认它们的客观性,承认绝对意志自由。(一)责任问题上的两种片面观点绝对意志自由论:无限夸大人的选择自由,把人的选择说成是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的任意选择,从而无限夸大了人的责任。绝对意志自由论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因责任而取消自由;二是因责任而取消责任。(二)人应当在一定限度内承担道德责任三、道德冲突(一)道德冲突的表现2.从行为价值目标的角度看,道德冲突可分为:其一,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或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个人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困境。其二,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利益选择上的困境。其三,基本道德原则之间发生尖锐冲突。其四,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生命价值与自由、尊严以及其他信念之间发生尖锐冲突。3.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道德冲突分为两种情形:目的正当手段不正当;目的不正当手段正当。(二)道德冲突的解决3.行为方式上的道德冲突能否圆满解决,取决于是否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与手段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目的规定和制约着手段,道德的目的通常采用正当的手段就能达到;另一方面,手段也制约着目的的实现,手段正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目的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观点,即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目的决定论:只要目的是合乎道德的,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正当。目的决定一切,目的可以为任何手段辩护。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手段决定论: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因,目的是果,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存在的。第二节道德评价一、道德评价的标准1、“不准”是道德标准的第一个层次,以否定式规范告诫人们哪些行为领域不能涉足。2、“应该”是道德标准的第二个层次,以肯定式规范界定了人们可以行动的活动范围。3、“提倡”是道德标准的第三个层次,以赞扬式规范,引导人们向一定的道德理想如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等靠近。二、道德评价的依据三、道德评价的方法四、道德评价的形式(二)社会舆论的评价功能社会舆论是指人们关于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性看法和倾向性态度,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现代社会舆论的主要形式是大众传媒。(三)内心信念的评价功能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原则规范或道德理想的笃信,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内在直接标准。内心信念是人们进行善恶评价的内在驱动力。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