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育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德育论文).doc

新德育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摘要】:当代德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互动、整体育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固有的优势,担负着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的重任。但是,现实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往往不能互相配合,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冲突和矛盾。正如伊索的一则寓言说的:天鹅、梭子鱼、虾一起拉车,天鹅拼命往天上提,梭子鱼用力向前面的池塘拉,虾在一步步向后退,车却在原地一动也不动。没有取向一致的合力,导致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它们是彼此互生互利、共享共荣。只有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股力量融为一体,不断发展三结合教育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让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关键词】:HYPERLINK"http://wiki.cnki.com.cn/hotword/hotwordSearch.ashx?q=%E5%AD%A6%E6%A0%A1%E6%95%99%E8%82%B2"\t"_blank"学校教育HYPERLINK"http://wiki.cnki.com.cn/hotword/hotwordSearch.ashx?q=%E5%AE%B6%E5%BA%AD%E6%95%99%E8%82%B2"\t"_blank"家庭教育HYPERLINK"http://wiki.cnki.com.cn/hotword/hotwordSearch.ashx?q=%E7%A4%BE%E4%BC%9A%E6%95%99%E8%82%B2"\t"_blank"社会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现代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然而,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中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极快的速度与强大的渗透力,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道德品格是培养各类人才的根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只满足于原理的阐述,不能只停留于空喊口号与学校灌输,重要的是依据成长规律组织体验性活动,走向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社会大德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固有的优势,担负着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的重任。从全球视野看,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英美发达国家,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但是在国内的农村,家庭教育往往不被重视。现实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往往不能互相配合,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冲突和矛盾。正如伊索的一则寓言说的:天鹅、梭子鱼、虾一起拉车,天鹅拼命往天上提,梭子鱼用力向前面的池塘拉,虾在一步步向后退,车却在原地一动也不动。没有取向一致的合力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未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全民受教育程度及能力的普遍提高,家长、社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要求参与学校教育、参与管理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力有所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对教育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关注、期待、要求一方面可以变为对学校教育的不断指责,加重教育所承受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化为一种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更何况,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对孩子的发展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协作一直是德育管理的有效方式。但传统意义的协作从整体来讲,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观念层面上,家长和教师对“三结合”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沟通模式上,家校之间缺乏全面信息沟通和平等交流。在参与方式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且参与途径和内容较为单一,同时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计划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沟通少,流于形式。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三结合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我校努力构建良好的“三维”教育氛围,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目标一致,实现共同育人的目的。借助于学校的东风,我就学校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展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一、完善制度建设,使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良好的内部建设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