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重点及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俐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2.对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个人进行联系与比较,理解伽俐略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感染学生,以情入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谈: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2.(课件展示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伽利略、亚里士多德)2.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他们各自的身份。(伽利略-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25岁就当上了数学教授;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了解掌握生字词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2.重点辨析①鼻音辨析“奉”发音是fng而不是fn“磅”发音是bng而不是bn②形近字辨析奉--秦辩--辨3.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信奉: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真理:真实的道理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主题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以课文为出发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可用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如:这位同学读得好极了!谁能和他读得一样好?你的声音真好听!培养学生读书兴趣。)2.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是什么?(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尝试,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对问题尝试解决。这既是学生应具有的品质,又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学生要提高就需要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创造,而这个创造学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索,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管学生提什么问题,也不管学生想回答谁提的问题,只要愿意回答,也不需要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就行。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的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如理解字词方面;有些问题要在讲读课文过程中解决。)板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辩论信奉真理胆大妄为固执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回忆:是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惹来了争议(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二)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