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可免费下载转换软件:http://115.com/file/dpikfiut解压密码:/byby777go主持人:李小佳提问者:朱华(上海莘松路)解答者:管健(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问:花1200元人民币,用油墨把指纹按在纸上,再扫描进入电脑进行分析,就能解读孩子的大脑密码,测出儿童的先天智能和潜能。前不久在一些地区,不少家长对这种“皮纹测试”十分热衷。但此后,该测试被认为缺乏科学依据,有敛财嫌疑。我感到不解的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打着科学旗号的骗术却依然大行其道。请问,是什么让家长轻信“皮纹测试”?人们为什么会上伪科学的当?答:人的智力因素包括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前者与基本的心理过程有关,包括人的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后者包括人通过后天而学习的技能,如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流体智力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晶体智力会随着社会文化经验的获得而增长,但这些似乎都与“皮纹”扯不上任何关系。从心理学来看,人类的行为往往发端于两个要素——需要和动机。前者是个体内在的、始发的、要求满足和欲图满足的东西,后者则是目标或指向物。为什么有的家长会不计成本地热衷于一些他们也觉得模棱两可的测试呢?理由并非是他们确信测试的科学性,而是这个事物满足了其巨大的心理需要和内心需求。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列举了9种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动力,其中“望子成龙”就是激励国人的最大动力,而子女成“龙”或成“凤”也成为我国父母幸福指数的最关键性指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非科学理论或非科学方法,却屡屡蒙蔽世人。这看似悖论,实则有其社会原因。其实,人并非天生都是理性动物,科学技术再先进,人们也很难时时刻刻保持严密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从心理学来看,古往今来,人之所以会上当、被利用,往往是因为有所图、有所好、有所贪、有所惧等。对于越重视的东西、越不了解的事情,人们就越容易盲从。例如,人们好养生、喜长寿,就有人对与长寿抗癌有关的事情概不排斥;女性爱美、希望永葆青春,一些女性对与美有关的尝试无不亲力亲为;家长希望孩子有个好前途,于是打着“提高成绩和脑力”旗号的商品常常疯狂大卖……可见,那些打着新科技幌子行骗的人,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心理学家”,他们清楚人们内心需要所在。要想避免轻信、少被忽悠,也很简单。首先,对自身的内在需求多一些理性,对心理欲望多一些约束,正确地了解世界、人生和自己。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多一些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力量、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很多看起来很美好、很科学的骗术便能不攻自破了。征题邮箱:lxj034@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