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7页数字化环境下“试水”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初中数学自适应测试平台”的研发与构建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林火生【摘要】“自适应测试”是一项计算机运用技术,是一种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分析的测试,遵循“问题诊断—补救修复—结构完善”的路径。本文从测试资源的开发、测试平台的研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初中数学自适应测试平台”的研发与构建过程,测试点的梳理和标准测试题的命制度是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自适应测试平台”包括初始测试、知识辅助、补救测试、评价反馈等环节。平台的运用对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辐射效应。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字化自适应测试前言:背景及依据“自适应测试”是一项计算机运用技术,是基于自适应理论的人机对话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测试的手段和媒介也在发生着变化,计算机辅助测试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omputerAdaptiveTest,CAT)是目前国际上测试发展的最新方向,在自适应测试理论—知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测试,它是一种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分析的测试,遵循“问题诊断—补救修复—结构完善”的路径。通过该测试不仅可以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获得其在学习中的错误和缺陷,并针对错误和缺陷等进行因人而异的纠错补救教学,从而可以使系统开展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把握标准,开发测试资源1、测试点的研发课程标准是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母本,是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的基础和原点。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由课程目标细化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考试要求,对教学内容的章节属性进行界定,系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以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目标为源点,依次发散出若干个测试点(或知识点),并编号汇总,汇编成系统完善的知识网格。2、测试题的研制基于知识测试点的命题:一次命题(或初始测试题)测试题的研制是“学生自适应测试系统”的关键环节,测试题目的质量以及选题的策略直接影响到自适应测试的成败,以及测试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初始测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测试点成为了教师命题的主要依据,教师根据不同的测试点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如“会判断”、“会计算”、“能比较”等等,研制不同类型的测试题目。测试题以“选择题”为题型,教师对试题的题干、选项以及对应的辅助知识点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反复论证,确保测试题严谨性与准确性,达到测试题对测试点的全方位覆盖。“一正三误”选项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尤其是三个错误选项必须体现学生关于此测试点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知识点误区”。教师为每一道测试题设置“知识提示框”,储备测试题对应的知识点及解释引导,为学生修复知识漏洞,参与“二次测试”提供帮助。基于知识漏洞的命题,称为二次命题(每个错误选项层级下补充三道“补救题”)教师在测试题的研制过程中,针对每一个错误选项,即每一类典型错误,精心设计三道补救测试题目。一方面是重新评估学生在“知识修复”后的认知水平变化,检验知识修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先前出现的认知漏洞或误区进行针对性“补救”,在“补救题”的思考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认知结构,校正自己的认知误区,达到对该知识点的准确认识与把握。基于网络,研发测试平台自适应测试系统基本框架1、初始测试学生利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登陆平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测试的模块参加初始测试。初始测试题是基于测试点的初始命题,均为选择题型,试题难度属于中等水平。学生经过思考与解答后,选出自己的答案,如果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答案,系统则会自动结束本测试题的测试,直接进入到下一道测试题;如果选择了错误答案,系统则会自动启动“复活程序”,引导学生进入针对性的修复补救环节。通过初始测试,不仅可以得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得到其认知缺陷以及需要改进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可获得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初始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如下图)2、知识辅助倘若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则可以反映出该学生在某一知识点(或测试点)上存在知识漏洞与理解误区,亦能折射出学生关于此测试点的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或缺陷。及时适当的知识辅助措施能有效帮助学生重温知识内容,基于信息化的网络工具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结构。系统自动弹出的“知识提示框”,为学生提供复习巩固旧知识,修复知识缺陷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消除认知误区与知识盲点。3、补救测试经历“知识修复”过程后,需要重新估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根据学生新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结构选择合适的测试试题,检验学生新的认知水平。自适应测试系统为